從放羊到“掌勺”,從風餐露宿到貼面膜
賽拉隆鄉藏族羣眾捧起旅遊“金飯碗”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伏潤之
天祝藏族自治縣賽拉隆鄉是一個純牧業鄉鎮。藏曆新年來臨之際,記者走進賽拉隆鄉吐魯溝村藏家院落,和牧民朋友共話新春。
“牧羊人家”農家院,是藏族羣眾馬雀吧2017年開辦的。走進院子,處處洋溢着藏風藏韻。
馬雀吧告訴記者,2017年以前,自己家庭收入主要依靠養殖業。“最多的時候養了300多隻羊,後來看到周圍鄉親通過鄉村旅遊賺了錢,我賣了一半羊,開辦了這個農家院。”
從放羊到“掌勺”,馬雀吧交足了“學費”。
最初,馬雀吧的農家院規模小、設施陳舊,無法吸引遊客。據馬雀吧的愛人王領兄回憶,剛開業時自家農家院客流量不及別人家的一半。
在馬雀吧看來,發展旅遊業的“卡脖子”難題,一個是飯菜質量,另一個是環境。
2019年夏天,乘着技能培訓的政策東風,王領兄在武威市培訓了一個多月廚藝。學成回來後,農產品附加值得到大幅提高。
馬雀吧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養殖時,一隻羊能賣1000元;開辦農家院,一隻羊做成各種飯菜後,價格提升了一倍。“以前一年出欄100只羊,收入才六七萬元,如今羊只數量下降了,收入卻增加了。”馬雀吧説。
2020年,馬雀吧又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協調下貸款13萬元,用於農家院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記者看到,從遊客吃飯的碗筷到茶歇的凳子,從院內嶄新的遮陽棚再到整潔乾淨的廚房,完全是標準化的農家院。“過完年我準備把大房子隔成標準間,把住宿也帶起來。”對於來年的發展,馬雀吧充滿自信。
距離馬雀吧家不到200米,馬南歲家的房子嶄新醒目。
這裏,是梅朵格桑農家院,也是賽拉隆鄉最早的農家院,迄今已經營業22年。
馬南歲的愛人安多菊熱情好客,見到家裏來人,她開心地端上自家做的油果子和酥油茶。
“年貨辦得怎麼樣了?”
“都在櫃子裏,我拿來你看。”安多菊打開廚房裏的櫃子,一件一件拿出來讓記者看。煙酒糖茶零食乾果,不一會兒,年貨就堆了滿滿一案板。
説話間,她又打開冰櫃,向記者展示家裏準備過年的牛羊肉。
作為鄉里發展旅遊業最早的人家,安多菊家每年旅遊收入超過20萬元。
坐在沙發上,安多菊説,對於常年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而言,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的影響是“顛覆性”的。“我每年都要去蘭州、武威、甘南學習,從洗碗碟到幫廚,從端菜洗菜到做飯,再到文明禮儀,這些目前都得到了遊客的認同。”
“過去牧羊風餐露宿,現在每天貼一塊麪膜。”説到面膜,安多菊得意又不好意思地看了丈夫一眼。
新的一年有啥打算?
馬南歲説,打算將屋前一大片草地建設成遊客吃飯的“小木屋”,屋後的空地建設成遊客住宿的民宿,“打造吃得美味、睡得舒服、玩得開心、看得入迷的農家院落。”
從馬南歲家出來,太陽已經西斜。陪同記者採訪的賽拉隆鄉黨委書記劉曉榮説,“這幾年,我們大力引導羣眾轉變發展理念,積極吃‘綠色飯’‘生態飯’,全力打造以藏家餐飲、騎馬觀光、藏家住宿、短途運輸為主的‘一站式’精品服務工程,大力推進牛羊肉、草原散養雞等土特產品包裝銷售的‘後備箱’鄉土留戀工程,目前吐魯溝村15户常住户全部從事鄉村旅遊產業。”
數據顯示,吐魯溝村除了開辦農家院的羣眾,7户人家提供騎馬觀光服務年收入達9萬元,6户人家提供景區短途接送服務年收入8萬元,土特產品包裝銷售年收入30餘萬元,越來越多藏族羣眾端起了旅遊產業的“金飯碗”。
【來源:每日甘肅網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