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馬來西亞1991年, 最浪漫的城市之一檳城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休閒


檳城亦稱“檳州”,馬來西亞十三個聯邦州之一,位於馬來西亞西北部。檳城1786年被英國殖民政府開發為遠東最早的商業中心,當時從國外大量引進勞工,也把他們的文化及傳統一併帶入,造就了檳城現有的獨特景色、遺蹟和本土風情。

檳城的島嶼檳榔嶼在馬來歷史書籍馬來記年之書就記戴有Polo Pinang之稱,而當年的鄭和航海圖中就有檳榔嶼之稱,這是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唯一在6百年來仍然沿用航海圖上的華文名稱的地方。

檳榔嶼此地理名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永樂年間成書的《鄭和航海圖》中。15世紀中,一部中國舟師使用的海道針經《順風相送》就紀錄從馬來半島的崑崙島到檳榔嶼的航行指南,可見在15世紀檳榔嶼已經和中國通商。

檳城是在1786年由萊特船長所發現的。萊特船長是在答應吉打蘇丹,英國將保護吉打免於暹羅的侵略後,代表東印度公司接收檳城的管轄權。 當萊特抵達時,這裏還是人煙稀少的島嶼。有故事流傳謂,當年萊特以大炮將金塊射進內陸去,來鼓勵工人協助開發這片土地。

萊特將喬治市發展為免税港口,他並且鼓勵移居本地的住民,儘量開墾土地,這座原本荒無人煙的島嶼,在萊特的帶動之下,其人口竟然多達一萬人。

1786年3月,英國東印度公司根據萊特的建議,以檳榔嶼為英國海軍基地。萊特為第一任總督,他在任期間鼓勵華人及其他移民進入檳榔嶼,令檳榔嶼日益繁榮。

除了創辦光華日報, 革命人士也在檳榔嶼組織“檳城閲書報社”鼓吹革命。黃花崗起義即辛亥“三·二九”廣州起義就是孫中山和趙聲、黃興、胡漢民、鄧澤如等同盟會重要骨幹於1910年11月13日在檳榔嶼議決和策劃的。

根據史書記載,萊特初抵檳島,只有居民58人。其中三人即張理、丘兆進及馬福春在丹絨道光過着打漁生活。這三位華人在1745年來到檳城,死後化身成為大伯公,比萊特早來41年。

曾任華民政務司的巴素博士這樣説:一位姓邱的客家鐵匠,一位姓張的教書先生及一位姓馬的燒炭人,他們都被尊奉為華僑的開闢者。【馬來西亞檳城,1991年。攝影: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