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我在我思】讓“受傷”的遊客回心轉意,有多難?
彷彿是每年冬天的保留節目,黑龍江的雪鄉又上熱搜了。
有遊客向雪鄉國家森林公園投訴,一個攤位上出售的烤腸要15元,太貴,並在社交平台上進行了吐槽。由此引發網友“翻舊賬式”批評。當地媒體為此發表了一篇評論,從市場規律講到旅遊發展措施,核心要義是:雪鄉這次被批評,實在太冤了。
當地媒體急於剖白的心情可以理解,就像我作為一個四川人,眼見“丁真爭奪戰”中四川被其他地方強壓一頭,也難免跟着上火。客觀中立地説,因為一根烤腸賣15元被“黑”,雪鄉究竟冤不冤,答案沒那麼簡單。
從網友錄製的視頻來看,攤主明碼標價:豆漿8元,奶茶10元,茶蛋4元,糖葫蘆5~10元……從視頻中該網友的畫外音可知,烤腸小一點的8元,大一些的15元。這樣的價格貴嗎?跟公司旁邊的便利店、家樓下的小賣店比,可能是貴了點,但如果這是一根“貨真肉實”且大小有別的烤腸,再考慮到景區攤位租金等成本,加之零下十幾二十多攝氏度的天氣,運輸、人力等成本,標價15元,真有多離譜嗎?
有網友羅列:上海迪士尼樂園雪糕50元一個,廣州長隆度假區可樂10元一聽,麗江酒吧的普通啤酒40元一瓶……面對這些小範圍內的高物價,除了抱怨,遊客似乎不太抓着它們不放。畢竟,從經濟學角度講,景區的商品同時具有稀缺性和高成本兩重屬性,賣得便宜或許才是新聞。
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一些人抓着雪鄉不放?
大概還是因為雪鄉的過去傷了人心。2017年,有遊客在網上發佈一篇名為《雪鄉的雪再白也掩蓋不掉純黑的人心!別再去雪鄉了!》的文章,將雪鄉宰客問題推到了輿論中心。土炕坐地起價、餐飲價格不透明、在沒有任何標示的地方拍照後被收費……彼時,不少網友都曬出了自己的被宰經歷。“九個月磨刀,三個月宰羊”,雪鄉的聲譽由此跌至谷底。
此後的兩三年,當地痛定思痛,推出了諸多舉措,對住宿餐飲明碼標價,打擊低價旅行團,開通24小時投訴熱線,遊客可為民宿打分等等。這對於改善當地的旅遊環境起到了顯著作用,但從部分網友“聞雪鄉則黑之”的極端態度來看,要想徹底挽回消費者的信心,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這有點類似於,一個人氣極高的明星,若因種種原因犯了錯,便可能付出人設崩塌、人氣下滑、資源減少的代價。雪鄉無疑是旅遊景區裏的“明星”,犯錯了、改正了,自是必須,但消費者何時能夠徹底原諒、摘掉有色眼鏡,不好判斷。
現實規則中,犯了錯就要承擔所有近期和遠期後果——很多時候,獲得壞名聲可能就是一頓飯、一次購物、一批遊客的事兒,但要撕下負面標籤、重新獲得好名聲可能必須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和服務。就像有些生態環境、地質地貌被破壞了,修復起來同樣很難,同樣需要付出不菲的代價。就像今天,提起青島,很多人的反應裏依然有“38元一隻的大蝦”這件事。
因為丁真的出現,最近各地文旅部門的官微紛紛宣傳起自家的旅遊資源。雪鄉的此番遭遇或許是一種提醒。各地旅遊業飛速發展過程中,因管理不到位、發展思路不清晰、服務意識不健全等,發生過不少有違市場秩序甚至有違法律法規的情況。要避免類似的現象再出現,各地要做好自查、監督,把可能的漏洞都堵上。與其努力讓傷心的人回心轉意,不如少傷人心、不傷人心。
羅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