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調休湊長假,為何不多放2天假?專家發聲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三天。今年的假期連休5天,是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週後最長的五一假期之一。據4月29日交通運輸部消息,假期全國客運量預計達2.65億人次,首日出現客流高峯約5790萬人次,客流同比上升115%,全國即將迎來遊客的“報復性”出遊。

五天假期得來不易,難得的“報復性”出遊背後實則是打工人所付出的調休“代價”。不少網友對此亦頗有微詞。

一番調休操作後,機智的網友發現,五一小長假實則只休了一天。原本三天的小長假為何要改為五天,國家層面為何不能多放“兩天”而要實行“調休”?看似簡單的“放假”問題,並不如網友們想得簡單。

五一調休湊長假,為何不多放2天假?專家發聲

一個旅行團進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準備乘機。隨着“五一”假期臨近,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將再次迎來客流高峯。新華社發

五一“黃金週”腰斬僅放假一天

説起五一黃金週,還是要説回我國的一份行政性法規,那就是《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下稱《放假辦法》)。正是這一份自1949年12月23日由當時的政務院發佈的文件,從法律法規層面,正式明確了中國相關節假日的放假制度。

根據這一份文件規定,五一最初就只放假一天。《放假辦法》自制定後,一直延續至20世紀90年代末,直到1999年9月,國務院宣佈對《放假辦法》作出修訂,新修版將“五一”假期從1天增至3天,“十一”國慶節從原本的2天增至3天,從而全國法定節日放假時間由7天增加至10天。

當時國務院表示,這一修訂,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羣眾的關心和對公民休息權利的保障。這也是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五一黃金週和十一黃金週的起源。

每年的五一和十一的法定假日加上調休,全國能一次放假7天,從此黃金週掀起旅遊消費熱,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新亮點,並一度催生了“假日經濟”的新模式。

據公開數據顯示,從旅遊業來看,1999年至2007年,“五一”黃金週全國遊客量從0.28億人次快速增長到1.79億人次,旅遊收入從141億元增長到736億元,年均增長率均超過20%。然而,與黃金週催生假日經濟伴隨而來的還有交通擁堵,人員流動數量龐大,給旅遊業及相關企業經營帶來困難,對景觀和文化遺蹟造成破壞等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因而不少專家學者開始建議,應該取消黃金週,以帶薪休假替代集中假期。

自2007年11月9日開始,經過多方研究論證比較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在人民網、新華網、國家發改委網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網站上予以公佈開展民意調查,調整的內容即包括五一假期由7天調整為3天,一時之間五一黃金週將成為歷史成為頭版頭條。

儘管民意對取消五一黃金週莫衷一是,但再次修訂的《放假辦法》中取消了五一黃金週,並新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為法定假日,各放假一天。自此,五一三天假期被拆分變為一天,修訂後的《放假辦法》還提出,允許週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這一規定就此沿襲至今,也進而形成了如今規定的五一小長假。

法定節日連着雙休日連休

催生“小長假”

新修的《放假辦法》自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剛出台即引發爭議。當年,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對假期的調整,讓公眾普遍認為長達七天的五一黃金週就此消失,影響了公眾的假期獲得感。

在取消五一黃金週後,為了儘量滿足公眾的假日需求,一天法定假日接着週六日連休成為常態,這也導致在公眾印象中,“五一”一直是三天小長假,但實際上這只是因為五一當日假期往往和雙休日合併休假,給公眾造成了五一有三天假的錯覺,同時清明、端午、中秋的三天假期也同樣按此操作,就此也催生出一個新名詞:小長假。

保留並發展出小長假,當然不只是為了滿足公眾的休假需求,還另有促進經濟發展的考量。設想如果只有一天假日,勢必會影響人們的出行及消費意願,影響產業發展。

2008年的五一假期,是取消五一黃金週後的首個假期。據媒體報道,經中國旅遊研究院綜合測算,2018年“五一”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47億人次,同比增長9.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871.6億元,同比增長10.2%。

儘管9.3%的增幅,要遠遠小於以往年年均增長20%的速率,增速明顯放緩,但是也明顯並不低。由於節假日的調整,對服務業、旅遊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年多地的地方日報也紛紛刊登文章討論如何應對取消黃金週後帶來的新變化。

如《海南日報》即刊文表示,五一長假取消之後,島外遊客可能會相對減少,但小長假的出現可能導致島內休閒遊客的增加,此消彼長的遊客數量增減不見得有明顯變化,政府部門需要更加關注隨之而來的旅遊品種、旅遊方式的改變可能帶來的影響。《海南日報》的這則刊文,實際也從側面表明了黃金週調整為小長假,而並非僅放假一天,以儘量減少對經濟的影響從而實現“軟着陸”的考慮。

調休組成“五天”假期已成趨勢

自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週後,不斷有聲音呼籲希望黃金週能再度迴歸公眾的日常生活。2013年,國務院曾為第三度修改《放假辦法》開展民意調查,逾八成參與調查的網友建議取消小長假調休,但最終這一建議並未體現在2013年新修的《放假辦法》中。

2019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總工會界曾向大會提交“建議恢復‘五一’長假”的界別提案,提案再次提出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五一”國際勞動節放假時間恢復至3天並拼接雙休日,組成5天小長假。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合肥市律師協會會長周世虹也認為,以往制約五一長假實施的因素已經消除,近十年來交通設施特別是高速鐵路網的建成極大地改善和增加了交通運力,旅遊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社會管理、應急事件處置能力顯著增強,為假期的管理和服務提供了較為充分的保障。而當下公眾加班成常態,休閒時間減少,恢復“五一”長假,也有利於促進消費,拉動內需。

記者關注到,這一提案雖未得以在行政法規中體現,但是近年五一長假的放假安排卻的確與這一改革思路吻合,五一假期時長逐漸延長像以往“黃金週”靠攏。2019年,五一假期首次因調休達到4天,2020年、2021年近兩年的假期則調休為五天。

在近年來世界受到新冠疫情的深刻影響,國內亟需拉動內需的大背景下,國家連續安排五天五一小假期,也就不難理解其背後的用意。然而一方面需要拉動內需增進消費,另一方面又不得違規需全面落實依法休假制度,這也直接導致近年來打工人們需要不斷調休以在規定範圍內合法“延長”假期。

針對這一問題,學者王繼軍也曾撰文指出,我國在如何放假的程序上缺乏靈活性。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刺激消費,廣東省政府3月25日曾發佈放假方案實現7天假期,然而國務院當年3月27日即發出通知,要求嚴格執行國家法定節假日有關規定。

王繼軍表示,當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衞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時,需要調整公民假期,但當前《放假辦法》未能規定節假日的克減取消和恢復的相關程序,存在立法上的不足,亟待進一步完善放假程序。

儘管網友們在網上爭議聲一片,但吐槽歸吐槽,調休獲得五天小長假後,其出行的興趣絲毫不減。據4月29日交通運輸部最新消息,假期全國客運量預計達2.65億人次,首日出現客流高峯約5790萬人次,客流同比上升115%,五一假期將迎來罕見的遊客“報復性”出遊。

來源:周口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22 字。

轉載請註明: 五一調休湊長假,為何不多放2天假?專家發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