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睿角隨筆
NOTES:首先,我不是“越吹”。我只是擔憂,我們或許可以低估越南,但我們能否低估這些正在發生的歷史。
01 越南印象2016年我去過一次越南,走在胡志明市的大街上,如同到了國內四線城市。殖民地時期的法式建築與毫無規則的低矮樓房混雜在一起,並無現代城市的面貌。摩托車遍地跑,是名副其實的“騎在摩托車上的國家”。
胡志明市街頭(2016年)哪怕是號稱最繁華的酒吧街——範五老街,感覺也只是城中村的水平,不僅髒亂差,還要時刻警惕小偷。
範五老街(2016年)當年的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越南能在今天獲得如此成績,頻繁刷屏朋友圈。我真的低估了越南。
02 不足為懼的只是現狀越南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以至於大量文章在分析討論越南會不會替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結論無非就那麼幾點,基本沒有超出施展教授在《溢出》一書中的觀點:
工業化:越南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尤其缺乏重化工業,導致上游原材料受制於中國。
供應鏈:越南的優勢在於勞動力成本和關税,中國的優勢在於供應鏈和產業集羣,轉移的主要是對供應鏈需求較低、人工成本佔比較高的環節。
所以,越南不足為懼。
這是越南現狀沒錯,但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越南在快速進步,國際局勢也在快速變化。
03 獨立基因與發展慾望越南與中日韓同屬儒家文化圈,有着強烈的入世取向。但歷史上越南常年被中國和各東南亞王國佔據,直到17世紀末才形成如今的越南版圖,後又被法國日本殖民100年。發展的慾望與割據的現實形成巨大的反差,所以越南對獨立的追求根深蒂固。《溢出》一書中記錄了一個細節:
小學生寫請假條時,都要先在抬頭位置寫上“獨立、自由、幸福”,然後才進入正文,“阮小七同學生病了,要請假”。
越南政府會在各種場合強調這三個詞。一個試圖把獨立刻在骨子裏的國家,依附只可能是權宜之計。越南不可能甘於不完整的工業體系,原因只可能是缺乏資本。
2022年5月14日下午,越南總理範明正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講時説到:
越南到2030年的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是,力爭成為擁有現代工業和中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到2045年,成為高收入的發達國家。因此必須建設結構合理、高效和可持續的經濟體系;提高經濟體系的競爭力和抗擊打能力;靈活有效地適應國際、地區和國內形勢的變化。
通篇演講看下來,就差直接告訴世界,我要獨立發展,我要工業化,快和我來談投資條件吧。值得注意的是,越南代表團的9位部長中,有6位曾就讀於哈佛,這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
04 歷史機遇期的工業化作為後發國家,工業化太難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根據温鐵軍教授的觀點,歷史上,二戰後後發國家完成工業化,均始自地緣對抗帶來的外資引入:朝鮮戰爭引發美國對日韓的投入,促使其快速工業化;同時蘇聯對中國東北和大城市的投入,建立了完整的軍事重工業體系;中蘇交惡後,中國又引入西方資本完成工業結構調整。雖然各國付出了不同的代價,但好在實現了工業體系的建立。
摸着中國過河的越南,深諳此道。眼下中美對抗愈演愈烈,正是越南引進外資加速完成工業化的最佳歷史機遇。
重化工業是工業化的基礎,基礎設施建設同樣是工業化的基礎,越南一樣都沒落下,都在抓緊補課。其背後的用意,昭然若揭。
05 供應鏈脱鈎紅利作為東盟大國,越南在中美之間玩的一手好平衡術。一邊積極加入中國主導的RCEP,一邊在美國東盟峯會上長袖善舞。越南深知自己的短板和戰略價值,在保持獨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交朋友”。
一個政權集中且穩定,人口近1億,年齡結構年輕,勞動力價格低廉,國內開發和消費潛力巨大,地處南海海域的上進青年,真的很有吸引力。
中美對抗不一定會導致熱戰,但客觀上肯定提高了東盟國家的談判籌碼,加劇了中國供應鏈和貿易的不穩定。美國東盟峯會的重要議題就是解構中國供應鏈以讓東盟國家承接。一手拉,一手打,中國的供應鏈體系面臨嚴峻考驗。
除了政治導向的影響,疫情造成的停產停工更是雪上加霜,促使更多企業不只考慮勞動力成本而去越南設廠變成市場行為。
我們雖然是工業大國,但遠不是工業強國,大多數產業還是位於微笑曲線的底部,主導供應鏈的仍然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三星能在越南復刻本地供應鏈,其他企業又有多大難度?所謂產業集羣,不過都是跟着品牌方走的附庸而已。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前面這4條新聞,有3條都是今天(2022.5.23)一天內發佈的。這都是真真切切正在發生的歷史。不僅如此,越南已經開始輸出品牌。越南首富的汽車品牌VinFast已經準備赴美上市,據稱估值可達3800億人民幣。車已經量產多年,最低售價26萬人民幣,現在準備進軍歐美市場。B站上有一段VinFast工廠的視頻,相當震撼,其現代化水平,比我參觀過的一些國內汽車工廠不遑多讓,甚至更自動化。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06 我們的代價説越南可以替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我是不相信的。集中密集引進外資必然伴隨風險的集中,危機已經在不遠處招手。這是對越南高層智慧的考驗。
但是,產業轉移一定會對國內相應產業產生替代效應。有人説,我們在追求產業升級和先進製造,這些低端加工製造業本來就是需要淘汰的產業。問題是,產業淘汰導致勞動力失業,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我們準備好承受這個代價了嗎?別忘了我們還有一千萬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等待解決。
雖然現階段轉移大多都是低端製造業和轉口貿易,但我們相當多的所謂先進製造並沒有多高的技術門檻,主要是基於經驗積累的know how。當越南工業體系俞發完善,熟練工人與日俱增,這些企業的競爭力還剩多少呢?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如果你覺得一個越南沒有那麼大的承載量和威力,那再加上印度和東盟各國呢?一個個發展中國家都虎視眈眈地盯着全球化這塊蛋糕,而我們在忙着防疫。
或許真的只有推進全球碳中和才能阻礙這些國家的工業化進程,維護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屠龍少年最後還是變成了龍的樣子。(本文首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