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美麗的風光下是喘氣的困難(作者攝於西藏吉隆)

西藏的平均海拔四千多米,但這個數字其實沒多大意義。往林芝走,墨脱的海拔一千多,內地很多無名山嶽都要比它高一些。往藏北走,五千米以上埡口眾多,阿里首府獅泉河也有4279米的海拔。總體來講,西藏全境仍以超過3000米以上的區域為主。

3000米這是很多內地人進藏後出現高原反應的一道檻。

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白雲觸手可及,氧氣卻是彌足珍貴(作者攝於西藏希夏邦瑪峯)

那麼進藏後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者減輕高原反應呢?進藏是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根本的問題是進藏後倒底要不要吸氧?

回答這些問題前先讓我們瞭解一個因高原反應而去世的真實案例。

2012年,年輕美麗的上海姑娘金玲從新疆葉城結伴後走新藏線進藏。

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一條用生命疊起的公路(作者攝於新藏公路)

新藏公路(即219國道)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危險公路。網上查不到金玲從葉城出發的確切時間,但她的最後一條微博應該是在10月17日夜裏從海拔4千餘米的札達縣發出,從內容看當時她的身體狀況是健康的。但當天夜裏她感覺不適。10月18日她開始發燒並去當地就醫(不明確有否吸氧)。10月19日開始持續吸氧,但最終沒有挽回生命。這個案例有兩點非常明確,一是金玲沿新藏公路從新疆進入西藏,二是她從不適到去世中途吸過氧。

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圖片來自網絡

金玲沿新藏公路從新疆進藏與她的不幸去世有關嗎?有關!筆者先放後面敍述。先談談吸氧的事。

這個案例進一步説明一件事,進入高原後吸氧並不是解決高反的有效辦法。筆者估計金玲在18日那天就診時是肯定吸氧。問題的關鍵是一旦高反症狀出來,在藏北這種4千多米以上區域靠這種普通吸氧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文章寫到這我的意思很明確。我不贊成在自駕進藏過程中攜帶氧氣瓶或氧氣袋,更不贊成在高原地區隨意吸氧。

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不缺氧的動物(作者攝於西藏阿里)

那麼,對普通人來講該怎樣預防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的根本原因是空氣中的氧含量降低,海拔3600米的拉薩的空氣氧含量只有海平面氧含量的60%左右。且隨着海拔升高,氧含量也隨之進一步下降。人體在外界環境缺氧的情況下,一方面通過體內反饋機制刺激人體產生更多血紅蛋白,以增加單位體積血液的攜氧能力,以適應缺氧環境。同時為了讓體內重要臟器能夠正常運行,人體會擴張體內重要臟器的血管而保證它們的正常工作。此時腦血管擴張,則出現頭痛、嘔吐等。消化道臟器血管的擴張則進一步加劇這種嘔吐。這一系列情況其實都是人在適應高原缺氧環境的一個自我調節過程。

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作者在新藏線上

因此,所謂的進入高原早期要輕走慢動是有理論基礎的。其實質就是讓人體適應體內血管擴張、體內血液重新分佈這一“劇變”,同時等待血液血紅蛋白上升的這麼一個過程。

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新藏線的冰川富含氧分子,但提供不了氧氣(作者攝)

明白上述觀點後我們再説如何安全進藏。具體地講從內地進入海拔2500米區域之後應該格外小心。一方面是前述的“輕走慢動”;另一方面是切忌一天內海拔上升太快,要讓人體有充分的調整與適應時間。本文開頭之所以説金玲從新疆進入西藏與她的不幸去世有一定關係,原因就在這裏。新藏公路一天之內能從海拔千米的葉城上升到五千餘米的麻扎大坂。這一天就上升近四千米的高度產生高反是十之八九的事。再加上其它一些偶然的事如感冒,則產生一些致命性問題(如肺水腫等)就不足為怪了。筆者那年沿新藏公路從西藏駕車進入新疆有一種從地獄進入天堂的感覺。不是因為維吾爾族姑娘太美,而是脱離了擺脱不掉的陰影。

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相對於人類它們幾乎不要氧氣(作者攝於新藏公路無人區)

其實,氧氣瓶還好,氧氣袋還好,充其量只在心理上給人安慰,因為它的可供用氧時間實在太短。除非你做到一天到晚把氧氣管插在鼻孔裏持續吸氧,否則那種隔三差五的“吸幾口”對人體儘快適應高原環境起到的是一種阻礙作用。如果你有的是時間,那麼最安全的做法是每升高一次海拔,都要在這座城市休整一段時間,讓自己完全適應當前的海拔後再往前行。也就是一個字“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7 字。

轉載請註明: 自駕遊進藏,帶氧氣瓶好還是氧氣袋好?吸氧好還是不吸氧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