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火車站舊址及周邊民國建築風貌。陸地/攝
除了朱自清的《背影》,浦口火車站還與多位歷史風雲人物有過交集:青年毛澤東在這裏送別湖南留法學生去上海;郭沫若曾在此中轉渡江;中山先生靈柩從北京經此轉運中山陵;鄧小平和陳毅由合肥到達浦口火車站,繼而進駐總統府解放南京。
---------------
乘船從中山碼頭出發,1987年出生的安徽姑娘劉亞飛踏上了一段尋夢的旅程。她此行的目的地是江對岸的江蘇南京浦口火車站。“在夕陽裏,一切彷彿都回到了100年前……”在浦口火車站別具特色的拱形雨廊內,劉亞飛默默注視着來來往往、打卡拍照的遊客,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
時間回到1918年的冬天,也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赴北京求學的朱自清在這裏與父親話別,由此創作了近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名篇——《背影》。每每在雨廊中徘徊,撫摸着石柱上歷史的印記,劉亞飛就感覺書本上的情節彷彿活了過來。
劉亞飛的身份是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以下簡稱“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訴訟監督檢察部的檢察官助理。
自2018年以來,該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聯合江蘇、上海兩地的鐵路部門以及地方文物行政部門,開展了歷時3年的專項保護行動,讓百年車站重綻歷史芳華。
響亮“名片”不再響亮
2017年,劉亞飛從安徽來到南京工作。入職不久,她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久負盛名的南京浦口火車站。作為一名文藝青年的她知道,《情深深雨濛濛》等多部知名電視劇都在此取景。
但與想象中充滿着文藝和浪漫的文學聖地不同,浦口火車站的樣子讓她吃驚。“當時,火車站面貌顯得破舊,門窗也都有破損。”
走進車站,劉亞飛發現,車站內還堆積了許多劇組拍戲時所用的雜物。朱自清與父親話別的月台長廊也是荒草叢生,殘破斑駁。
望着滿眼蕭索的景象,同樣吃驚的還有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副檢察長張敏。1993年,她來到南京上大學時,就是從浦口火車站下的列車。
“那時的浦口站,有着別樣的韻味。整體的英式建築風格在全國火車站中都是別樣的景色。”張敏回憶,那時的浦口火車站是南京的一張響亮“名片”。
走訪周圍居民後,張敏得知,2004年10月,浦口火車站停運,售票窗口、進出站大廳、月台等都關閉了,“像是一個人去樓空的舞台”。
張敏查閲相關資料後發現,2006年,浦口火車站就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又被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評為中國最文藝的9個火車站之一。
張敏認為,浦口火車站及周邊的民國建築羣有着寶貴的歷史文物價值,“保護南京的歷史‘基因’,我們義不容辭”。
隨後,張敏帶領團隊圍繞浦口火車站舊址,對分散在周邊的鐵路文物進行梳理排查,發現機務段英式建築等10餘處具有文化、歷史等多重價值的建築,都存在“骨質疏鬆”、殘垣斷壁、漏水漏電等問題,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探尋歷史文化的脈絡
30歲的曾祥威是南京東站的工作人員。曾祥威從小在南京長大。“男孩子對於鐵路火車總有着莫名的感情。”小時候,他經常到浦口火車站遊玩。
對曾祥威來説,浦口火車站是南京城市與市民的驕傲。由於年代久遠、歷史氣息濃厚,曾祥威和朋友們都自豪地稱該站為百年浦口火車站。2015年,他進入鐵路系統工作。
談起浦口火車站,曾祥威如數家珍。據他介紹,浦口火車站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914年建成通車,是當年津浦鐵路的終起點,是連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11省的交通樞紐。
除了為人熟知的《背影》,浦口火車站還與多位歷史風雲人物有過交集。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的《西行漫記》中記載,1919年春,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曾在浦口火車站送別湖南留法學生去上海。他還在火車站內丟失了一雙布鞋,陷入困頓。所幸遇到了老鄉,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1927年,郭沫若也曾在這裏中轉渡江,到南昌去尋找“革命的火焰”;1929年5月,孫中山的靈柩由北京運抵浦口火車站,隨後過江至中山陵;1949年4月25日,鄧小平和陳毅由合肥到達浦口火車站,當夜過江,驅車進駐總統府,南京迎來了解放的曙光……
在百年的歲月長河中,浦口火車站見證了太多的風雲激盪、歷史澎湃。一代代的風雲人物也為這座古老的火車站增添了傳奇色彩。
曾祥威談及之後的歷史,不免有些落寞。1968年10月,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津浦與滬寧鐵路連成一線,列車直過大橋,溝通浦口與下關的火車輪渡停運,浦口火車站的客運中止。
1985年5月,浦口火車站又恢復部分客運,並更名為“南京北站”。2004年,該火車站停運。
重回聚光燈下
曾祥威坦言,浦口火車站客運雖然停運,但是仍有辦公人員維持正常的貨運運營。作為鐵路單位,他當然希望能夠盡力保護這些歷史文物:“比起專業的文保單位,我們對於文物保護還缺少經驗。”
在曾祥威看來,鐵路是我國近現代文明的歷史脈絡,隨着歷史潮水的奔湧,貫通起新中國日益繁榮的大地,“鐵路沿線有不少文物,極具歷史價值”。
在得知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希望發揮公益訴訟職能,讓百年浦口火車站重現芳華時,曾祥威與同事們紛紛表示支持。
張敏也就鐵路沿線文物保護工作的相關問題諮詢了有關專家。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琦告訴她,津浦鐵路最完整的原始風貌,在這裏沒有被改變,沿線的其他地方基本都面目全非了。保護這一段鐵路上的文物,有極重要的價值。
經調查瞭解,浦口火車站舊址產權歸屬於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局集團公司”),管理和使用單位是南京東站,但文物保護的行政管理職責屬於地方文保部門。
如何聚合各方形成保護合力,成了擺在張敏面前的難題。
最終,張敏選擇了開展“圓桌會議”的方式,讓各部門坐下來溝通,最快速度解決問題。
2019年7月31日,地方行政部門與鐵路產權部門在南京江北新區召開圓桌會議,會議達成一致意見:浦口火車站的保護納入浦口民國風光帶的整體建設中來,推進片區的整體風貌保護。
在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上海局集團公司、江北新區文物保護部門等多部門的努力下,修繕工作拉開大幕。張敏與同事們一方面協同文保部門認真研究修繕方案,堅持讓維修單位請技術精湛的老木工,並邀請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和蘇州古文物修繕專家現場指導;另一方面,持續跟進上海局集團公司資金撥付進展,先後撥付修繕資金數百萬元,保證修繕進程。
百年火車站重現芳華
2021年5月,浦口火車站歷史風貌區城市更新項目正式啓動。截至今年1月中旬,浦口火車站及其附屬建築的搶救性修繕工作已經完成,火車站周邊的工人宿舍、老宅民居的修繕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2021年12月初,浦口火車站附近的民國建築——扶輪學校修繕工程竣工,兩棟民國建築保存了青磚灰瓦的原貌,彷彿讓大家回到了百年前:“二七”大罷工工人卧軌處立起了文物介紹牌,擁有了紀念地名,還建起了江北新區紅色文化陳列館。
曾祥威與同事們也組織了青年志願服務活動,每天巡視浦口火車站兩次,確保火車站內的環境衞生清潔與日常維護工作順利展開。
經過一番修繕後,曾祥威發現,寬大的車站內雖然還稍顯空曠,但是沒有了雜物與雜亂的電線,浦口火車站正在一點點恢復往日生機。
此外,浦口火車站舊址的保護推動了上海局集團公司轄區內的整個鐵路文物保護工作。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部署並指導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鐵路檢察機關開啓了“文物保護專項檢察監督”,對轄區內的鐵路文物進行摸排和保護,其中涉及江蘇的鐵路文物有13處。
前不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也前往浦口火車站探訪。火車站主體為英式建築,分上中下3層共計62間。候車大廳通向碼頭的拱形雨廊內,無數遊客在此拍照留念。
江水悠悠,漫步在沿江鐵路兩岸的民國建築羣內,從浦口火車站一直走到了下關火車公園。夕陽中,遊人如織,望着地上的碎影斑駁,《背影》的片段和畫面再次湧上心頭……
(注:文中浦口火車站指浦口火車站舊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實習生 尤強 陸地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