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愉快、長壽”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而單純的養生已難以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融合時下發展迅猛的休閒旅遊,鄉村養生旅遊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康養度假小鎮作為一個新生產物,主要消費人羣為“銀髮族”、亞健康人羣和高收入人羣,是社會、經濟、旅遊業態發展的綜合性產物。我國經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大幅提升,對生活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我國65歲以上人口達1.5億左右,獨生子女政策催生了大量獨居空巢老人。退休後的中老年人羣,不但擁有充分的資金和閒暇時間,同時受傳統養生觀念的影響,滋生出大量對健康養生旅遊類產品的需求,為康養度假小鎮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伴隨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環境破壞嚴重,高速的生活節奏使人們不斷處於高壓狀態,很多人在身體和心理方面出現了雙重“亞健康”,產生了“逃離城市”、實現短時“遁世”的想法,康養度假小鎮應運而生。
康養度假模式也是休閒度假旅遊的一種,除旅遊以外,更注重健康、養生概念的體現。相比傳統度假模式而言,市場目標更加明確,主要針對有休閒、養生需求的人羣。養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遊客逗留時間相對較長;其次,遊客對於相應旅遊目的地的健康養生體驗認可之後,會形成依賴,因此遊客的重遊率會相對較高。此外,健康養生度假旅遊對環境質量要求較高,在旅遊項目開發、經營過程中都需注重環境保護,真正體現“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實現“青山銀山”和“金山銀山”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康養度假高於鄉村旅遊,但不能脱離鄉村旅遊。一方面,康養度假依託鄉村環境;另一方面,康養度假又能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是扶持鄉村旅遊、發展新型農村經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規劃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對鄉村本土資源和人力的利用,合理規劃土地資源、環境資源,充分利用鄉村特色康養資源,開發休閒農業項目,融入科學生態農業技術,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經濟,鼓勵當地村民參與到康養度假經營項目中,使康養度假項目服務於鄉村旅遊脱貧致富的基本原則。同時,康養度假對品質和服務的要求相對較高。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對理念引導、政策保障、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的制度性規劃也十分必要。康養度假與鄉村旅遊“雙驅動”發展,通過品牌效應帶動鄉村旅遊,充分開發鄉村旅遊項目,促進康養度假提高品質。
對於康養度假這種新型度假模式,項目的硬件、軟件、觀念、公關、售後等都要區別於普通度假項目。硬件方面,除了基礎旅遊接待設施,還應加強醫療設施、保健設施、體檢設施等康體、保健、療養類設施的建設。針對服務人員、工作人員等軟件建設,可就地取材與人才引進並舉,從各類院校、服務行業引進專門人才;或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但對其以同等職業資格認證標準進行針對性培訓。在公關和售後方面,建立完善的養生服務產品體系和客户管理體系,注重客户維繫服務的投入。
康養度假作為一個新名詞,其實踐是早於理論的,20世紀90年代就出現了此類旅遊地產項目,例如產權式酒店、分時度假酒店等。在國家目前嚴格的房地產政策大環境下,理論上康養地產大有可為。但康養地產土地徵購投入資本高、成本回收期長、對環境保護要求高,提高了康養地產的准入門檻,投資者對於康養度假多數仍持觀望態度,投資也相對理性,因此短時間內不會出現過熱發展。
康養旅遊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在政策、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遇到困難。政府在保證環保標準的前提下,可制定鼓勵性、引導性的引進政策。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高素質人才緊缺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康養旅遊在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和保持中都要合理規劃。鑑於康養旅遊投資額大,成本回收期長,政府可在資金扶持、税收籌劃等方面給予支持。發展後期還可能出現市場競爭凸顯、市場份額被擠佔等問題,康養旅遊在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品牌建立、差異化設計,充分利用網絡平台、大數據平台,合理細分市場,增加多層次受眾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