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近日的澳門之行,是我在澳門旅行最長的一次,五天時間去了很多地方,發現了不少寶藏式的景點,因為它們的歷史都非常悠久,文化亦極為厚重,曾留下過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至少在大陸的旅遊圈,知道的人真的不多,很多人到了澳門就是去試試運氣,看看大三巴媽祖廟、住住豪華的酒店、嚐嚐世界美食之都的特色美食,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在人們固有的印象中,澳門很小,僅有30多平方公里,一眼便可以望穿,最多玩兩天,去了幾個著名景點打一下卡就可以了。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其實對於真正瞭解澳門的人而言,澳門值得參觀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説25個老建築組成了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老城區,每一項都很了不起,每一項都值得一一的參觀,人們所熟知的大三巴也僅是其中之一而已,真正要去了解這些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在內的澳門老街,一個月也玩不遍,真的,玩得越久,便發現可玩性越多,或許僅是一條老街,比如十月初五這樣的,玩一天都會顯得比較倉促,太多的百年老店、太多的歷史沉澱,等待着人們瞭解與挖掘、去記錄與分享。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漫步在澳門歷史老城區,隔不多遠便會看上一個上圖這樣的標示牌,它是一個景點的介紹,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景點的標誌,比如説這個崗頂劇院便是其中之一,相比大三巴和媽祖廟的名氣,崗頂劇院真的可以説是鮮為人知,若非特意去查詢,或有人介紹,估計很多人都與渝帆一樣,根本不知道澳門竟然還有這樣一座古老的劇院,還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翻開它的歷史,澳門崗頂劇院可不簡單,它原名伯多祿五世劇院,建於1860年,距今已有160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所西式劇院,但當時祗建成主體部分,至1873年才加建具新古典主義建築特色的正立面,主要供戲劇及音樂會演出之用,也是當年葡人社羣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據工作人員介紹,崗頂劇院建築長41.5米,寬22米,中式坡屋頂之屋脊高為12米,屋檐高為7.5米。崗頂前的路是用石子鋪成的海浪圖案,據説每塊地磚均是由葡萄牙運來的,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石頭還會從葡萄牙運過來?因為它是以前的壓艙石,將中國的物品運去葡萄牙,過來的時候在船上裝一些石頭,用運壓艙,這樣做船才會在浩瀚的大海中更安平穩,這些石頭運到澳門之後,便被用為建築材料,質地不好的只能鋪在地面上。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崗頂劇院的建築設計為新古典希臘復興風格,平面作縱向佈局,圓形的觀眾席前後佈置了前廳及舞台,兩側是可供休息的長廊,長廊上設有樓梯直達二樓觀眾席,此觀眾席為月牙形,依靠樓下十條排列成弧線的柱子支撐着。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現在的崗頂劇院雖然已是世界文化遺產,卻並不是國家所有,而是由幾位老人管理着,對一些股東負責,這裏偶爾也會有一些演出,但沒有演出的時候,全憑几個老奶奶在寬敞的劇院空間中擺弄,這裏放一幅畫,那裏放幾個公仔,於是我們在劇院裏看到很多小雞、小豬等各類小動物的公仔,很接地氣,十分有趣。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需要重點説明的是,作為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它曾經是引領中國接受西方藝術的主要場所,不但擁有中國最早的電影放映廳,也是著名的歌劇《蝴蝶夫人》舉行亞洲首演的地方,記住,不是中國首演,而是亞洲首演的地方,憑此便可以理解到他曾經的輝煌和地位。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崗頂劇院正立面為一面寬15.7 米的羅馬圓拱式門廊,門廊頂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結,其下則是由四組愛奧尼柱式倚柱組成的三個券洞,券洞寬約3米,從券洞望出去,門前有一棵足有百年樹齡的老榕樹與劇院相鄰而伴,並同見證了澳門的歷史變遷。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外面的八條倚柱均高約6米,山花及柱子上裝飾較為簡單,令立面看起來更為雄偉、高聳。與正立面不同的是面向崗頂前地之側立面,其牆上連續開滿九個寬2.45 米的羅馬圓拱式落地大窗,進一步加強屋面水平感的同時也表現出一種渾厚的氣度,看上去極為漂亮。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與大三巴、媽祖廟等其它二十多項老建築,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大家有機會再到澳門,一起要過來看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隱於鬧市而鮮為人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