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自控所王霄婷:把論文寫在藍天上

航空工業自控所王霄婷:把論文寫在藍天上

一改前幾日的狂風驟雨,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藍天。此時,天空中的飛機穩穩地飛行着。一頭利索短髮的王霄婷緊抿着嘴唇,全神貫注地盯着主控屏的數字和曲線,一丁點的抖動都會讓她的心立馬懸了起來。此時就像9年前在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畢業答辯時一樣,但當年面向的是老師和自己的專業前景,如今的她面向的是這一片藍天和藍天之上的中國夢。

3個月前,航空工業自控所飛控部副主任設計師王霄婷接到任務,需要立即前往外場保障某型飛機首飛。她把正在咿呀學語的孩子託付給家人,便踏上征程。此次的任務就是配合其他專業團隊一同完成某型飛機試驗,該型號飛機此類試驗屬於首次,難度是前所未有的。

一上手,王霄婷發現系統關聯特別複雜,難度非常高,從平台關聯到人、關聯到鏈、關聯到飛機,一個巨大系統在運作,子系統之間的不兼容之類的問題頻頻發生。面對緊迫的試飛節點,事情千頭萬緒,從哪裏開始呢?王霄婷從提問開始,在溝通中思考,然後尋求解決答案。

每一天,王霄婷都在與不同團隊、不同專業的人進行研討。在反覆研討的過程中,王霄婷彷彿又回到了早期方案設計的時候:6年前,她和其他兩個女生在天津出差,經常討論問題到凌晨。那次的地點周圍荒無人煙,外賣無法達到,她們就在賓館前台買了方便麪,三人一起窩在小房間裏邊吃邊幹。當時討論的很多內容,從功能接口到硬件系統,為整體設計框架提供了很多靈感。一個個見證了她們討論的方便麪桶堆滿了垃圾箱、一張張稿紙上寫滿了她們的想法,散落在桌上和地上。

時間説慢也慢,説快也快。快是因為時間在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中飛快流逝,忙完手裏的活兒,一抬頭天已經黑了;慢,是因為趕上執行時間較長的任務時,對家人的思念總是不經意中冒出。孩子需不需要買些東西,老人每天帶孩子操勞累不累……但面對緊迫的時間節點,王霄婷又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覺得每件事都是由點到面,它不可能一上來就是面,所以這個東西也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不要急,從一個點鑽進去,鑽深了之後,慢慢地再去把它發展成面,這個途徑是最好的。”在攻克技術難題時,王霄婷常常這樣勉勵自己。

這種韌性是上學時就練就的,博士期間研究課題時,飛行器建模花費了兩年時間。一開始她也沒有預料到建模過程會如此之長,建模的過程是推導公式,搭建模型,要用到各種理論,她就去圖書館翻各類建模的書,例如多體動力學、柔性動力學等,一本本看,“一本本”建模。儘管前期艱難,但後期設計時,因為前面基礎已經做了兩三年,已經把系統的特性摸得一清二楚,到後面設計控制器的時候反而簡單了。“做事情就是水滴石穿,開頭的艱苦,中間的波折,都是難免的,但最終會讓你看到自己的努力。”

如何解決系統關聯性的問題?到底是哪一部分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去優化?這些問題每一天都在她心中、腦中、手中。三個月來,王霄婷和她的團隊查閲了大量資料,做各種軟件的測試、模擬不同的場景,儘可能尋找能想到的最好的狀態。經過反反覆覆的技術論證和討論,團隊確認了問題的本質,局面終於被打開。經過協調修改,進行了分級驗證,所有問題成功解決。此時,飛機徜徉在雲霄之上,準備接收返航指令,劃上此次任務的句號。

飛機安全降落,“太好了,成功了!”王霄婷終於長舒一口氣,她彷彿又回到了博士論文完成的那一刻。她覺得這一年是她過得最好的一年、最踏實的一年,她寫的“論文”翱翔在藍天上,長期以來的努力有了成效。白雲從天邊飄過,陽光灑在王霄婷的笑臉上,她內心充滿了喜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0 字。

轉載請註明: 航空工業自控所王霄婷:把論文寫在藍天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