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評|“川沙妲己”,上頭下頭?
有着毛茸茸大耳朵、粉色皮膚、藍色大眼睛的迪士尼新晉人偶玲娜貝兒屢上熱搜,火爆背後折射出的是一種二次元虛擬偶像的粉圈文化。
圖説:玲娜貝兒 東方IC
9月29日在上海迪士尼樂園亮相以來,這隻粉色狐狸就成了熱搜常客。截至發稿,玲娜貝兒已經登上了近百次微博熱搜,超話閲讀量已達到6.5億,待遇堪比一線明星。
區別於有影視作品傍身的米老鼠等經典IP,玲娜貝兒是一個由迪士尼樂園直接推出的新IP,她的本身是沒有相關動畫片呈現的。正是這種空洞成就了玲娜貝兒——千人千面,玲娜貝兒是一個被粉絲、扮演者和迪士尼三方共同養成的“虛擬頂流”。跺腳、捶牆、撒嬌、捂臉,當人偶這些小動作被製成表情包,並配上各種解説,玲娜貝兒的形象從平面趨於立體。
被稱為“川沙妲己”,偶像化運營是玲娜貝兒與消費者交互的特有方式。但偶像化運營必然伴隨着異化消費和狂歡儀式,夾雜着粉絲羣體內部的衝突和交融,這樣的傳播走向和效果註定難以控制。玲娜貝兒也因此被粉圈文化所吞噬,迎來“飯圈不可承受之重”。
出道3個月後,玲娜貝兒的粉絲已經分裂成了“不共戴天”的兩派。一派是“狐狸粉”,忠實於玲娜貝兒的整體形象;一派是“內膽粉”,粉的是玲娜貝兒背後不同的扮演者。“拉踩引戰”“上頭下頭”背後,我們不難發現,玲娜貝兒的粉絲已經呈現出飯圈化的諸多特點:社羣化、組織化、排他化,“唯粉”“媽媽粉”齊全,粉絲肯花錢買周邊……
人偶小小的一個舉動就會在網絡上掀起罵戰,這其實和流量明星是一個道理——沒有熱情奔赴的狂熱喜愛,又哪來跌落谷底的失望透頂?只是,“飯圈”文化帶給玲娜貝兒的,除了超高人氣,還有無休止的爭議;而帶給遊客的,除了温暖治癒,還有超長的排隊時間和炒成天價的周邊。
對於粉絲而言,脱離了遊樂園的特定環境,還是要回歸現實的。入戲太過、混淆虛實,就會產生所謂“偶像崩塌”的落差。玲娜貝兒下頭的背後,其實就是這個原因。
厲苒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