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趙州橋歷經1400年屹立不倒,你有沒有想過:當初為何要建造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休閒

趙州橋位於河北趙縣,有一句歇後語“趙州橋上的獅子——數不清”,也是我們最開始對趙州橋有的印象。但其實趙州橋上的獅子,的確是沒什麼可説的,我們國家古代建築裏雕刻藝術本來就是常見工藝。

今天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麼趙州橋能被稱為我國橋樑建築史上的奇蹟?今天咱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趙州橋的建造。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跨度最長的敞肩圓弧拱橋。


全長50.83米,寬9米,主孔淨跨度37.02米。

?趙州橋自隋代開皇中期建造,到現在為止已經經歷了10次大規模水災,經歷8次戰亂已經無數次地震,就更不要提車輛和人畜的踩踏了,讓人不得不驚歎趙州橋施工的精巧和科學。

趙州橋建造共用了1000多塊平均重量為1噸的石塊,自重不是它能保留到現代的最大原因,我們不得不瞭解一下趙州橋建造之初的時代故事。

在隋朝,趙縣的名字是“趙州”,是古時候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北至如今的河北省涿州,南至東都洛陽。然而這樣重要的交通樞紐,卻被洨河隔斷。尤其是到了降雨季節,洪水頻發,嚴重影響南北通行。

因為已經嚴重到了影響生計,所以當時的朝廷大官李春臨危受命,負責趙州橋的設計和施工。

可能我們以為李春應該是隋朝最傑出的工匠了,然而現實情況是李春只是當時無數普通工匠中的一位代表而已,他的身份普通到史書中甚至沒有記載。唯一關於李春的文字是唐朝所寫的趙州橋銘文裏的一句:

“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也。”

要不是因為這句銘文,我們都不知道趙州橋到底是誰建的。

就是這樣一名普通的工匠,設計出了精美絕倫又完美符合科學的趙州橋。趙州橋對於中國橋樑史,體現了很多創新和貢獻。

例如趙州橋改變了我國古代造橋半圓拱形的傳統,採用了新潮的坦公式結構。所以你會發現在趙州橋之前,我國的橋都是又高又圓的造型(比如下圖)。


而趙州橋,把橋面變得更加平坦,垂直度更低了。趙州橋主孔淨跨度37.02米,而拱高只有7.23米,拱高和跨度比為1:5。這樣實現了低橋面和大跨度的雙重功效,更利於馬車通行,而且還節約了用料降低了成本,讓施工更便捷。

趙州橋也開啓了敞肩橋樑的先河。所謂敞肩就是在大拱的兩端,設計小拱。其中一小拱跨度3.8米,另一拱2.8米。


這種設計為趙州橋帶來了三個優勢。

第一:節約了材料;

第二:減少橋身自重;

第三:增加了泄流量。

這種設計為趙州橋提供了美觀不説,還符合結構力學理論,提高了橋樑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另外一點是,在古時候我們建造較長的橋樑時,往往採用多孔設計。


而李春大膽採用了單孔設計,來連接這麼長的河面。在河心不立橋墩,所以石拱的跨徑達到了37米之多!這是我國橋樑建造史上的一項空前壯舉。

趙州橋1400年屹立不倒,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橋樑地基非常合理。李春選擇了洨河兩岸最平直的地方建橋,這裏的地層是河水沖積而成,表面是粗砂層,下面是細石、粗石、細砂和黏土層。

李春為了減少橋台的垂直移位,在橋台邊打入許多木樁;為了減少橋台的水平移動,又延伸了橋台的後座;為了保護橋台和橋基,還在沿河一側設立了一道金剛牆。這是為了防止水流對橋基產生侵蝕,金剛牆和橋台連成一體,增加了橋台的穩定性。

建造於公元605-618年的趙州橋,是華夏民族的偉大工程。直到800年後,西方國家才出現了第一座圓弧石拱橋。1991年,趙州橋還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選定為世界第12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

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中,我國只有兩處被列入名單,一個是萬里長城一個就是趙州橋。而其他國家入選這些名單的包括巴黎鐵塔、悉尼港灣大橋、巴拿馬運河等,全都是大名鼎鼎的知名建築。

入選這份榜單,可見趙州橋的國際影響力。


但是不要忘記:趙州橋只是隋朝一名普通工匠的一個普通產物而已。如果用一個著名的工匠,那趙州橋難道不會更漂亮,更科學嗎?

趙州橋建築結構奇特,融科學性和民族特色為一體,實在是世界造橋歷史中的精品。宋代杜德源在《安濟橋》中稱趙州橋為“駕石飛樑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這背後,可都是我們的民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