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歷史文脈的承載者,是城市記憶的見證者,反映着城市的精氣神、連接着城市的過去與未來。為了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走近”“走進”建築,目前上海開放歷史建築共1039處,設置二維碼共2458處。
這兩年來,上海在推進“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建設上不遺餘力。11月12日,市政協年末視察也聚焦於此,記者從會上獲悉,一批紅色地標、文化場所正在抓緊建設推進之中,將陸續向市民打開大門,讓建築可讀。
“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有力”,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在會上透露,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正在加快建設,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舊址等一批革命遺址完成修繕,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保護利用展示及功能拓展項目順利完成。
與此同時,頗受市民關注的文化場所及地標也在推進建設中,比如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宛平劇場、上海少兒圖書館新館等。其中,宛平劇場、上海少兒圖書館新館預計明年會開啓試運行模式。
除了實實在在的文化地標,一批區域文化品牌正在不斷擦亮:虹口區“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範區”、楊浦區“楊樹浦濱江百年工業秀帶”、寶山區“國際郵輪濱江文化帶”……不但成為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也已成為深入人心的打卡地標。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羣、國際飯店、武康大樓……這些風格迥異的老建築不僅是上海豐富的家底,更是上海的特色與底色所在。目前,上海“建築可閲讀”項目已經覆蓋全市各區,開放歷史建築1039處,設置二維碼2458處。一批批有故事、可閲讀的建築正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等着你去聆聽、去閲讀。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