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時光裏的生活智慧

領略時光裏的生活智慧

■黃東光

《活着,不着急》是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蘇童的散文精選集。所選篇目以六輯的講述方式,於舒緩而節制的佈道中,生動呈現了作家有關童年的回憶,江南水鄉的陰柔之美,世間風情百態,以及文學創作的心得體會等內容。質樸的文字傳遞出極深的意藴:生活需要寧靜和安然,以不疾不徐的姿態行走於世,不必着急,悠然地邁好人生的每一步,生命便會在豐饒中變得日益飽滿和精彩。

循着生活的脈絡,蘇童回顧了童年時代的特殊經歷。那段悲欣交加的歲月,不僅使蘇童對人生有了切身的體悟,而且,也使他日後的文學書寫,有了更為充盈的思想內核。彼時的蘇童,跟隨父母住在江南一家化工廠對面,那時的他時常生病,需要忌鹽,父母遵照醫囑,讓蘇童在家休養了半年。每天,年少的蘇童克服飲食生活上的少鹽寡味,轉而把目光投向於化工廠上下班的師傅們身上。他從工人們樸實快樂的人生追求中、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裏,體會到了灑脱和簡靜,懂得了堅毅和剛強。不久,懷揣着一心向學的熱切渴求,身康體健後的蘇童,以感恩的心態,迅速融入校園,在琅琅書聲中又重新找回久違的自信。

多舛的命運,讓年少蘇童一天天變得成熟,更使他深深懂得,平凡生活雖處處佈滿艱辛,但只要始終不失卻理想信念,人生終將在砥礪前行中,迎來燦爛和光明。書中,蘇童以自行車為由頭,記錄下了由一輛“鳳凰”牌單車載來的暖暖親情,也形象刻畫出當年憑票購買自行車的諸多窘境。可以説,透過“鳳凰”牌單車的投射,不但見證着厚重的父愛,也可窺察出計劃經濟時代的凡塵世相。那飽滿的人間愛,灼熱的世間情,讓那段清貧的歲月,湧動起多少温暖和感動。試想,如果沒有對生活的真摯愛戀,沒有對人間真情灼烈的嚮往,又怎麼可能有少年蘇童寧願往返十幾裏夜路,不辭勞苦地奔往鄰村去看一場露天電影?更不可能在一次次的搬遷和遠行中,遊子蘇童反而對故鄉的情感,對鄉情的眷戀,會越發深濃起來。正如蘇童在書中所言,“那不是一個美好的年代,但是在一個並不美好的年代,會出現許多美好的夜晚,使你忽略白天的痛楚和哀傷。一切都與生命有關,而與生命有關的細節總是值得回憶的。”本書中,蘇童把一切的苦難和不幸,比喻為“白天的痛楚和哀傷”,而把幸福和快樂比作“美好的夜晚”,傳遞出豁達的處世觀和從容的生活態度。那就是:悠然地活着,不離不棄地走着,星光就會灑滿路途,最終照亮我們的生命家園。

從旁觀者的角度,作為作家的蘇童,對於如何把握生活的節奏,過活生命中的每一天,亦有着不同於常人的理解。他從一年輕男子因急着為年幼的孩子尋找尿片,在騎車中撞上卡車殞命生髮去,提示説,生活不必急匆匆。雖然“急躁已經成為我們時代的通病”,但我們完全可以“用理性控制着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如此,危機便僅僅成為正常生活的一個部分了”。深切的勸慰,對於那些凡事講究速成的人們來説,不啻最好的精神指正。

書末,蘇童還介紹了自己的文學歷程,回答了廣大讀者普遍關心的一些寫作問題,比如為什麼寫《妻妾成羣》,《河岸》和《黃雀記》的創作緣起等等。從他從容不迫的詮釋中,不難發現,正是蘇童對紛繁世界獨特的認知,讓他張弛有度地應對着周遭的一切,以“活着,不着急”的坦然,書寫着世界的曼妙多姿,並始終保持着優質和高產,為我們奉獻了一部部有分量的精品力作。

合上書卷,蘇童散文所帶來的那些震撼,依然激盪在心。“畢竟生活就像呼吸一樣,不曾有一刻停止,又何必着急,反而是那些急躁的人,越着急,生命便越顯枯燥與短暫。”咀嚼着這些意味深長的話語,面對生活的温柔相待,領略着蘇童從時光深處帶來的點滴智慧,一顆盲然躁動的心,於長久的釋然中,漸漸變得輕盈起來……

來源:東南早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3 字。

轉載請註明: 領略時光裏的生活智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