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中國的石窟旅遊,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敦煌莫高窟或者龍門石窟,畢竟這兩個石窟出現的幾率會比較高,因此看起來更網紅一些。
作為地大物博的中國來説,想要找到一個小眾且看點豐富的石窟其實一點也不難,比如地處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就是其中很特色的一個。更難能可貴的是,雲岡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中唯一一個皇家建造的石窟,作為皇家建造那自然是彙集了曾經全國各地最頂尖的藝術工匠,更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工藝。
雲岡石窟地處大同城外的武州山,整個雲岡石窟按照山勢開鑿,主要分為了東、中、西三個區域,規模長達1公里。
雲岡石窟如今保留下來的主要有45個大洞窟,依附着200多個小洞窟,這些洞窟內保留着50000多尊的造像和雕刻,最高的佛像更是高達17米,可謂是氣勢恢宏。
按照雲岡石窟的開鑿時間和風格藝術,可以分為3個區域。第一部分就是最早期開鑿的曇曜五窟,也就是我們目前在景區內看到的16-17-18-19-20這5個石窟,分別象徵着北魏建朝以來的五位皇帝。這時期內的造像主要是三是佛,佛像的形態和神態都比較有特徵。佛像高大,面相豐滿,另外由於佛教起源於印度,到了東漢之後傳到了中國,在魏晉開始逐漸壯大,由於大同曾經作為北魏都城,所以可以在雲岡石窟的一些早期洞窟內看到不少接近印度和中亞風格的佛像和雕刻。
第二個部分也就是雲岡石窟最精華的部分,因為這時間是北魏朝代最為安定和繁榮的時刻,因此皇家有精力和財力召集了全國最頂尖的工匠,運用了將近40年的時間進行修建。這時期的佛像除了保留早期造像的特徵之外,還加入了“褒衣博帶”式服裝,也出現了不少新型的題材,造像和人物,整體佈局也更為完整和創新。那中期的石窟也就是目前我們在雲岡石窟景區內看到的1-3、5-13窟。
隨着北魏遷都洛陽之後,大同逐漸的失去了政治和經濟中心,但是卻仍然是當時北魏的重要佛教聖地,因此建造石窟和佛像的工程並沒有停滯。不過此時建造佛像和石窟的大都為貴族和平民,皇家介入的非常少。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這時期的石窟不論是規模和造像看起來都要比前面兩個時期來的小巧和粗糙。這些石窟主要分佈在如今景區內第20窟以西等處,大概有200多座的規模。造像多以釋迦多寶和彌勒佛為主,造像也多以“秀骨清像”為主,同樣很完好的表現了北魏後期造像的特色。
所以當你來到雲岡石窟旅行的時候,你一定會驚訝於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居然也可以建造出如此精美絕倫的石窟造像,你也會驚歎於雲岡石窟作為皇家石窟的雄壯和豪邁,你甚至也會為這種融合了遊牧民族,古印度,中亞,中原文明等多元風格的雕刻而驚歎。這或許就是我在山西大同感受到的大同石窟藝術之美,那麼你來過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嗎?對於這裏的石窟有什麼印象可以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