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扶持民族地區特色旅遊發展
“三州三區”是民族地區,也是深度貧困地區,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脱貧,根本上還是個發展問題,鞏固脱貧攻堅成效是可持續發展問題。民族地區脱貧不返貧,最終還是要靠產業發展。那什麼樣的產業是深度貧困民族地區發展中最能揚長避短,最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富民產業?
在脱貧攻堅實踐中深度貧困的民族地區也在逐步探索自己的特色富民產業。如甘肅省,在“三州三區”中就佔有“兩州一縣”(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兩州”在發展規劃中都把特色旅遊業做大做強作為鞏固深度貧困區脱貧成效的撬動點和主導產業,確定了“大旅遊、大產業、大發展”的產業定位和“旅遊 文化 體育 農業 商貿”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旅遊業是富民產業,通過旅遊業的“吃住行娛購遊”能把市域、縣域和鄉域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起來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樣的發展思路逐步在甘肅的“兩州一縣”實踐,成效也不錯。
當然,和發達地區相比,深度貧困的民族地區特色旅遊產業還存在需要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旅遊開發資金不足、特色旅遊景區創建水平低,旅遊品牌效應發揮不足、農(牧)民參與機制不足,旅遊產業鞏固脱貧成效弱化、體制機制不健全,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等困難和問題。應有針對性地抓好幾項工作,大力發展民族地區旅遊業,鞏固脱貧攻堅成效。
應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民族地區特色旅遊業。全面實施“通路”“改站”“暢遊”“智聯”四大交旅融合提升工程。用好用足國家和地方出台的“三區三州”旅遊扶貧、西部大開發和交旅融合各類優惠政策,提早謀劃一批統攬地區旅遊發展全局且適度超前的“十四五”旅遊重點項目。深挖旅遊資源特色,培育特色旅遊品牌。根據民族地區區域實際深挖旅遊資源特色,優化產品佈局,做到“主題分明”“品牌各異”。
應加大旅遊扶貧針對性,強化對鞏固脱貧的實效性。在實施旅遊產業鞏固脱貧攻堅成效中充分挖掘貧困人口所在地的社會經濟資源和旅遊資源,有效利用貧困人口所在地的文化、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休閒、養生度假和體驗旅遊的價值,引進旅遊精準幫扶項目;設立旅遊鞏固脱貧專項建設資金,創建旅遊鞏固扶貧示範區。加強產業配套建設。將貧困人口的產業發展與旅遊商品中的地方名特商品有機結合,有目的、有選擇性地將這部分人口融入旅遊產業鏈條,提高扶貧針對性。
應理順旅遊管理體制機制,重視旅遊人才培養。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改變旅遊部門“小馬拉大車”的局面。以“大景區”機制體制建立為突破口,探索建立符合民族地區實際的景區管理模式,對景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科學管理;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育相關專業。引進和培養高層次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及緊缺型人才。建立民族地區旅遊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供戰略諮詢的服務隊伍。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