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我與老伴報團到景泰黃河石林景區遊玩。早上七點鐘多,我們從火車站出發,經過三個小時的行走,我們到達景區,稍微休息拍照之後,就參觀了黃河地質陳列館。隨後我們乘景區公共汽車從山頂往下走,這是一條彎曲的盤山公路,路上都是$形的拐彎,有人數了共有二十幾個彎。下山後,我們換乘電瓶車,沿山腳向黃河岸邊走去。前兩天剛降春雪,一陣冷風吹來,凍得人直打哆嗦。道路兩旁的花草樹木無精打采。十幾分鍾,我們就下車了。這時已經十一點半多了,我們在龍彎村一個農家樂小飯館吃飯,菜多是農家菜,我們吃得還可口。
一出了飯館就是黃河邊,我們向東走了幾百米,就去乘坐羊皮筏子。羊皮筏子是古老的水上運輸工具,在幾十年前,它在運物載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是第一次乘坐它,心裏不免得有點緊張。看着舵手將筏子放到河裏,我們按舵手的安排三個人背靠背坐在筏子上,舵手用船漿划動,筏子隨水流開始行走了,這時我也就不再害怕了。舵手的船漿主要是把握筏子的方向的,當筏子順着河流向下走動時,他也就用不了多少力氣了。這時我們看到:天氣晴朗,遠山蒼茫。揚柳隨風飄蕩,黃河水在我們的腳下奔騰着,我用手摸了一下水,很冰冷的。過了十幾分鍾,筏子靠岸了,我們在舵手的幫助下來到岸上。
高大挺拔的山石聳立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從溝向裏面走,不到十幾米,就看到很多的驢車騾馬等待拉着遊客進溝去。有的遊客急忙和驢車兒拍照。我們都坐到車上了,隨着拉車人的吆喝。車子出發了。路上人來車往很是熱鬧。據給我們趕車的老人講,這條溝叫飲馬溝,進去五公里,出來五公里。他們就是龍彎村的村民。家家有車,户户養驢。村民就像是暗中比賽似的,都把驢養得個個精神抖擻屁股圓溜溜的。有人調侃怎麼這驢兒比人還精神?村上給他們的車都編了號,村民按號出車。這幾年,靠拉驢車,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而出車的大都是老人和女人。因為此地多風沙,女人頭上包着各種顏色的圍巾,她們的膚色也粗糙。驢車兒走着,不時揚起一些塵土,遊客悠閒的坐着談笑着,有的跳下車,拍幾張照片,又跑幾步,跳到車上了。我們仰望羣山形狀魏峨挺拔、多姿多彩,讓人想到李白:‘’噫吁戲,危乎高哉!‘’的詩句。趕車老人是個樂天派,一路用土語和我交談,有些話我也聽不懂。他又和村民打招呼,還要吆喝驢兒。爽朗的笑聲聽來很是舒坦。一路他向我介紹了有關部門為一些山體的命名。如屈問天、豬八戒和沙和尚、四姑娘相聚、千帆競發、大象吸水等等。我們坐在驢車上走了半個多小時,就下車了,準備坐攬車到觀景台看石林。
我們坐上攬車,隨着攬車的緩緩上升,周圍的景色都進入了視野。過了十幾分鍾後,我們到達觀景台。下了攬車,觀景台就近有四個觀景點,相隔只有幾十米。其中一個觀景點上,停着一架直升飛機,在我們遊玩時,這架飛機載着五六個人起飛了。這時正是下午一點半,天空晴朗都是淨藍淨藍的,也不知道雲彩到哪裏去了?遠處的
山蒼茫縹緲,若隱若現。而彎彎曲曲的黃河就像是一條寬寬的絲帶向遠處流去了。我們在幾個觀景點上,俯視整個黃河石林景色,觀賞它的雄姿風貌:許多石山的顏色與黃河水很相似,但細看還有差別的,就是黃中稍微帶些紅色。這些石林的形狀:如柱狀、如人形、如動物、如城堡、如村莊、如廢墟。看到這些讓人不由得讚歎大自然具有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魅力!而這些石林產生於幾百萬年前,我們人類在大自然面前不就顯得十分的渺小嗎?
坐着攬車離開觀景台,又坐上驢車從飲馬溝裏出來,趕車老人幾聲吆喝,驢兒腳不停蹄地跑起來了。不一會兒,就把別的車甩到了後面。我們坐上游船逆流而上,濺起的水花很狀觀,只十幾分鍾就到岸上。到了四點多,我們離開景區,經過三個小時的行走,七點鐘到蘭州。整個黃河石林旅行愉快的結束了。
作者簡介
柴林森,甘肅天水秦安人,中學高級教師。工作其間,多年擔任中學語文教學,現已退休。喜愛閲讀,在嘗試進行散文及詩歌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