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市不是市,是浙江湖州的一個偏僻小鎮。在江南眾多古鎮中名不經傳,非常的樸實,一切都是按照小鎮自身的規律在發展,清靜、古樸、陳舊的古鎮風韻猶存。老街祥和寧靜,適合一個人花兩個小時的時間,走走、拍拍、看看。
“先生家住練溪南、栽柳迎門映碧潭”、“水橋門徑垂楊柳、老圃家風蔬菜香”,這是古代詩人對水鄉練市的生動寫照。
練市鎮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作為城鎮,練市成於秦、漢,興在晉、唐,相傳古時鄉人購璉成市,故名璉市,因“璉”“練”同音,清同治9年以來始稱“練市”。
練市還有一個名字,叫“巡幕鎮”,如果用土話發音,聽起來就像“蕁麻疹”,很好記。據説三國東吳時期,諸葛瑾曾設巡幕於此,故而得名,如此説來,練市在三國時候已經是非常重要的軍事據點了。
練市最著名的家族,當屬施家。明清兩代,練市一共出了三十一個進士,施姓就有十二位,佔了三分之一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嘉靖年間的施儒,他在廣東做官的時候,設立了大埔縣,這是練市人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的一大貢獻!
仁壽橋位於練市鎮南大街西端,又名“環橋”。系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始建於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清乾隆、咸豐十年﹙1880年﹚完工沿用至今。橋長19.00米,寬2.8米、通高4.5米,拱跨徑7.70米,兩邊台階各22級,素面欄板,有望柱6對,抱鼓石2對,砌橋用石為武康石,回肩牆為靴釘式砌置法,拱券為分節並列砌置,橋身南北各有楹聯1對,該橋現存。2003年8月,被湖州市文物局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點。
仁壽橋橋面
練溪,東西向的河,也是整個練市鎮的雅稱。
小橋流水,古意濃濃。一條小巷、一條小河、一座石橋都是古鎮歷史的見證。
練市鎮西端的老街區保存較好
陳舊的民居、古樸的老街讓人恍如隔世,是古鎮歷史的見證。
84歲的阿婆在家門口生煤爐
黃泥製成的煤爐,很少見。
邊走邊拍攝,處處感受到古鎮的深韻和寧靜
老街的屋檐,離得很近,仰望,是一線天。
老年人在橋上曬太陽聊天
臨河而建的民居
河邊的老房子,瓦片上泛着陽光,特別舒服。
陽光正好,老人們坐在門口,曬着太陽。
從河邊往東走,街邊有不少弄堂。
東大街沿河的街面大多已經拆除,只剩一小段。
河埠頭,梧桐葉落下來,忍不住坐一下,久違的清淨。
連雲橋在練市鎮東柵,跨於練溪之上,南北走向,是一座3孔石樑橋。該橋始建於唐,相傳長慶年間﹙821—824年﹚湖州刺吏崔元殼修築連雲塘﹙即練溪﹚引水東濟時營造,該橋重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橋長16.50米,寬5.60米,高4.60米,兩邊各有台階15級,素面欄板,有望柱4對,柱頭雕有坐獅4只,現存2只,欄板末端有抱鼓石2對,兩側各有楹聯1對,該橋現存。2003年8月,被湖州市文物局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點。
從連雲橋上往東望,遠處還有一橋,藤蔓包裹着,看氣象,是一個古橋。
藤蔓包裹着的這座古橋叫安濟橋,位於老鎮區的東端。
安濟橋在練市鎮東柵,單孔石拱橋,跨於練溪之上。南北走向,始建於宋嘉熙年間﹙1237—1240年﹚,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重修。原先橋上建有云臻亭,故舊名﹙亭橋﹚,橋長16.50米,寬3.10米,高4.40米,拱跨徑為7.70米,兩側各有台階16級,素面欄板,有望柱4對,柱頭雕坐獅,現存5只,欄板末端有抱鼓石2對,砌橋用石為武康石,肩牆為靴釘式砌置法,拱券為分節並列砌置,有系梁3對,梁頭雕有獅面,蓮花等圖案,兩側各有楹聯1對,該橋現存。2003年8月,被湖州市文物局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點。
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從練市老街的頭走到尾,走走、拍拍、看看。老街雖然已很破舊,但那裏的居民還是一如既往地生活着,生活得還很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