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西藏阿里地區是和新疆喀什地區直接接壤的,造成這個誤解主要有兩個原因:走新藏線219國道時,西藏的最後一個縣城是阿里地區的日土,新疆的第一個縣城是喀什的葉城,我就當然的以為葉城縣和和日土縣兩地相鄰;因為219國道靠近國境線,如果自駕走219國道,需要提前在户籍所在地辦理好邊防證,十年前,我第一次走新藏線時按照前人指點,邊防證上只寫了西藏的四個地區外加新疆的喀什,一路上雖然有不少檢查站,但也沒有受到過多的盤問,更沒有人説你這個邊防證不符合規定。
後來我又走了幾次新藏線,邊防證上也只是想當然的寫喀什和阿里。最後一次走新藏線的時候,到了大紅柳灘發現手機有網絡信號,我準備發個帶定位的朋友圈,系統卻顯示我在和田市的和田縣。咦?不是應該是在喀什嗎?怎麼定位到和田了?朋友圈發完,繼續往前走到三十里營房,手機又有信號了,我打開定位一看:咦,怎麼又跑到和田的皮山縣了?不是應該是葉城縣嗎?那次回來之後我特意查了一下新疆地縣的精準地圖,才發現原來走新藏線時跟西藏阿里接壤的不是喀什,而是和田。
對着地圖研究了半天,我就又看到了一個十分熟悉的名字-國慶橋,當年我第一次走新藏線的時候,那時候大紅柳灘還叫死人溝,我覺得這個名字不大吉利,我就想着不在這裏停留,趕往下一個補給點,從地圖上來看,下一個補給點應該叫國慶橋,我冒着夜色走啊走,終於走到了國慶橋,然後發現這個地圖上的一個圈叫做國慶橋的地方真的是隻有一座二三十米的橋,前後並沒有任何人煙。我只好硬着頭皮繼續往前走,約莫着走了個十幾公里、二十公里的時候,前面出現了一片燈火,這是我與三十里營房的第一次相遇,第一次就留下了特別美好的印象。
新藏線路況
有的地圖上會標註為三十里營房,有的新版地圖會標註成賽圖拉鎮,旅遊人以及當地人更喜歡按照習慣稱呼它為三十里營房。三十里營房這個名字很唬人,讓沒有來過的人會誤以為這裏是個大軍區,營房連綿三十里地,真正到達的時候卻發現和藏區的的小鄉鎮並無二致:沿着國道一條路,全部居民分居在路兩側,周邊主要就是飯店、小賣部和小旅館。
新藏線路況
三十里營房這個名字其實是有典故的,1877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後,在南疆的賽圖拉設立哨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英國以及當時的英屬印度經此北上,染指新疆。後來賽圖拉哨所向東南移動三十里建立起新的哨所,相對於原址來説,這個新哨所叫做東南三十里的新營房,後來慢慢簡化成三十里營房,並不是説這裏的營房有三十里,而是這裏距離老營房的距離大約三十里。哨所建立時,此地是沒有新藏線的,一二百人的部隊在此駐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範西南來犯的外族,這個哨所也成為了中國最偏遠、最難到達、條件相對艱苦(海拔3700米左右),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邊境哨所。長時間以來,這裏鮮有人至,據當地一個流傳的段子説:建國後,進藏先遣連計劃通過三十里營房從新疆進入西藏,先遣連的人來到三十里營房,發現這裏駐守的竟是國民黨官兵。因為來自內陸方向,國軍官兵也罵罵咧咧的出來了:怎麼這麼長時間才來換防,咦?你們啥時候換髮的新軍裝?
雖然這個段子有杜撰的成分在裏面,但是也從側面一定程度上説明了三十里營房地理位置的閉塞和難以到達。
當年由於資訊不發達,大家走新藏線時最關心的就是獅泉河到葉城段,因為獅泉河前面屬於藏內成熟線路,沿途旅行配套設施很齊全,網上的帖子和信息也很多。但是獅泉河到葉城這一段,相對來説信息就很少了,以至於有幾個關於這個路段有三個謠言流傳了很多年:獅泉河到葉城這一段,路況非常差,非硬派越野車不能走;沿途海拔非常高,最高處界山達板的海拔達到了6700米;從獅泉河到葉城近千公里都是無人區,沒有人、沒有食宿點、沒有加油站。即使在2021年的現在,我們依然時不時會被人求證這三個問題。
我們實際走完之後發現,新藏線整體路況非常好,比青藏線還好,一般車輛都可以通行;新藏線的海拔確實是高,但是並沒有傳説中的6700米那麼可怕,沿途海拔最高點在界山和紅土達坂附近,大約5300+;從獅泉河到葉城之間,有一個縣城:日土,三個鄉鎮:多瑪、大紅柳灘、三十里營房,一個村:松西村。因此我們並不能將此段稱之為無人區,沿途的幾個縣鎮都能補充物資,其中日土、大紅柳灘、三十里營房還都有正規加油站,想走新藏線的朋友,完全不用為加油問題而擔心。
三十里營房的加油站
三十里營房雖然不大,但卻是新藏線的必經之地,長時間在野外行車,突然見到一個似曾相識的煙火地,這種感覺是很温馨的,基本上走過新藏線的朋友,都會對三十里營房留下不錯的印象,在這裏人們走向荒野,在這裏人們重歸文明。
瑪吉阿米藏地旅行,專注於小眾旅行線路,更多藏區旅行小眾線路、無人區穿越、藏區旅行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川藏線 (就川藏線 這三個字,加黃V認證),我們一起出發,去看別人看不到的中國西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