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情韻

文/席波

中國是橋的故鄉,橋在中國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國的橋,發展於隋,興盛於宋。

遍佈各地的歷代橋樑,跨越了山水,將建築、藝術與科技和諧相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中國古代橋樑的建築藝術,有很多是世界橋樑史上的創舉,可見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我國古代橋樑的藝術風格多樣,曲線柔和多變,同時古橋十分重視與環境的協調,橋的存在,讓環境多了些韻味,成為點睛之筆。

亭台樓閣,小橋流水,互相映襯,缺一不可,橋在中國園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江南人家靠水而居,這一座座小橋連接着鄰里之間的情誼。

有山有水必有橋,橋在這樣的天然圖畫中,與山呼應,與水銜接,薄霧中的橋在這遠山近水的映襯下更顯神秘。

橋在水上山間,凌空越阻,千姿百態,歷來是文學和藝術中的絕好題材,著名的如蘇州的楓橋。除張繼的《楓橋夜泊》外,歐陽修稱頌“波光柳色碧溟,曲渚斜橋畫舸通”,杜甫詩云“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詠言“晴空橋影出,秋雁櫓聲來。”還有杜牧的“長洲茂苑草蕭蕭,暮煙秋雨過楓橋“。

山光水色與橋共同構成的美景融化在了在詩人眼裏,縈繞在了畫家的紙筆之間。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高處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古橋情韻
古橋情韻
古橋情韻
古橋情韻
古橋情韻
古橋情韻
古橋情韻
古橋情韻
古橋情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64 字。

轉載請註明: 古橋情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