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寫給春天的情書④丨武氏祠:鐫刻在石頭上的歲月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休閒

編者按:

春,是什麼?是萌動,是拔節,是蓬勃……從春初到人間到春深大地,春天就註定是向上的。一年之計在於春,就讓我們的篇章“着墨春天”,收穫美好。

即日起,大眾網濟寧推出系列報道《寫給春天的情書》,用鏡頭記錄濟寧的春日美景,聆聽濟寧獻給春天的情書。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鄭州 趙冉冉 濟寧報道

在陽光的照射下,這座“隱蔽”在山村的漢代祠堂——武氏祠,像一顆散落在時空裏的珍珠,在漢史研究中熠熠生輝。

濟寧漢畫甲天下,嘉祥漢畫冠濟寧。出土於濟寧市嘉祥縣的武氏墓羣石刻,是漢畫像時的巔峯之作,是一部雕刻在石頭上的文明史。

步入武氏祠,神道兩旁的龍柏、蜀檜高大挺拔。走過神道,推開硃紅色的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雙闕、一對石獅、兩方漢碑,這座不足200平方米的房間佈局規範,層次分明。

武氏墓羣石刻,漢畫像石題材內容之豐富,思想內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美,居全國漢畫像石之前列,被譽為“漢代歷史的百科全書”。如武梁祠西壁拓像的古代帝王圖,其中包含了三皇五帝、大禹、夏桀,圖中的黃帝像被西安皇帝陵拓用,現在教科書中所看到的黃帝像、大禹像、荊軻刺秦王都是在這裏拓用的。

武氏祠景區位於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武翟山村,是我國東漢時期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組石刻建築藝術珍品。武氏墓羣石刻的著錄最早見於北宋歐陽修的《集古錄》和趙明誠的《金石錄》中。

在元明時期,由於濟寧屬於黃河淤積處,武翟山一代受洪水衝擊,武氏祠整個被淤積掩埋於地下。但也因此緣故,將這組寶貴的遺產較完整的保存下來。直到1786年,濟寧運河道同知黃易在此訪碑探古,發掘武氏祠,並在此購買十畝地,將武氏祠原址保護。

回首瞻望,石刻建築歷經近兩千年的漫長歲月,依然巍峨莊嚴,渾厚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