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大?巨大動物競爭力更強,為何都滅絕了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
一、恐龍大還是藍鯨大?
其實恐龍只是一個統稱,就像將非洲大地上奔跑的各種動物統稱為哺乳動物一樣,所以它們的體型大小是不一的,大的超過數十米,而小的只有幾十釐米!
上圖是現代最大的藍鯨體型與三個種類中體型最龐大的恐龍大小對比,從中我們基本可以瞭解,即使藍鯨在上圖上輪不到第一,那麼也能在動物界中也能排到第二!來看具體數據:
1、藍鯨
藍鯨是現存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動物,最長可達33米,體重超過181噸!它的一條舌頭就有2噸,頭骨超過3噸,一個心臟超過500千克,全身血液總量達8噸!不過請不要看藍鯨體型龐大,但它卻以捕食磷蝦和小魚為食,偶爾也會包括魷魚!
2、易碎雙腔龍
它地質史上存在過最長最重的恐龍,根據發掘的化石復原蘋果,最大體重甚至比藍鯨還要大。最大個體可達60-80米長,臀高10米,頭高14-15米之間,體重最重超過220噸,和《侏羅紀公園》中的樑龍有一些近緣關係。
上圖是人類和陸地最大動物-大象以及歷史上最大的動物-易碎雙腔龍和海洋中最大的動物對比圖,看可以看到在體型上可能藍鯨與易碎雙腔龍不分伯仲,但體長上易碎雙腔龍直接秒殺藍鯨!
二、為什麼現在陸地上沒有那麼龐大體型的動物了?
答案似乎很簡單,因為這些巨無霸恐龍都因白堊紀晚期的小行星撞擊滅絕了!但這並沒有解決疑問,為何三疊紀到白堊紀數億年裏可以存在如此龐大的體型,白堊紀後期卻沒有重新發展出這種動物,另外為什麼陸地上的動物和海洋中的動物體型相差如此巨大?
1、為什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時代可以存在那麼大的動物?
其實如果要翻老賬的話,我們應該把石炭紀也一起算進來,因為巨大生物體型非石炭紀莫屬了,其翼展接近70釐米的蜻蜓,超過3米的蜈蚣和馬陸,都是那個地質年代的特產!其實無他,主要是昆蟲的呼吸器官比較特殊,氧氣交換效率比較差,而高含氧量時代的昆蟲體型變大是可以理解的!
在石炭紀之後,整個二疊紀一直到侏羅紀早期,地球的含氧量是比較低的,但從侏羅紀開始含氧量逐漸增加,甚至最高到了30%以上,比較接近石炭紀時代的含氧量!在這個條件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恐龍猶如神助,“內心”逐漸膨脹成為了可能!
侏羅紀時代到白堊紀時代,含氧量逐漸上升
當然另一個原因食物來源非常充足,茂密的森林,無數動物穿梭其中,根本無需為生存中最大的挑戰-食物擔心,因此恐龍時代是一個體型優勢的時代,更大的體型意味着它擁有更多的資源,無論是草食性還是肉食性!優勝劣汰、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下,生物體型膨脹成了必然選擇!
2、為什麼白堊紀後期陸地再無龐大體型的物種出現?
其實我們並不能如此肯定白堊紀後沒有那麼大體型的動物,只不過相對於易碎雙腔龍,白堊紀之後的動物先得比較小而已!
比如6000萬年前-5800萬年前的泰坦蟒,平均深長超過12米,體重超過1噸!現存最大的亞馬遜森蚺不過是它的零頭而已!
大約3400萬年到2300萬年以前的巨犀,它是有史以來最大陸生的哺乳動物,全長5-12米,高度可達3—9米,體重可達20噸以上。
另15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26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時期的巨齒鯊,因其沒有完整的化石,只能推測它可能超過20米,體重達70噸!
對比動物是霸王龍
但這些龐然大物都已經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為何會滅絕?無非是體型過於巨大的生物對於環境要求很高,熱量需求非常大,一旦出現環境變化則難以適應,出現大規模滅絕是非常正常的!
三、為什麼現在巨大的藍鯨只能生活在海洋中?
藍鯨是已經適應了海洋生存的哺乳動物,它已經無法回到陸地,因為它龐大的軀體比例下的骨骼與肌肉已經無法適應陸地生存,甚至擱淺就有可能會在成體重壓迫各大內臟,肺部無法呼吸,最終窒息死亡,因此擱淺的藍鯨即可能已經處在生死邊緣,另外它的皮膚也不能適應乾燥的陸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