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説説我家的小康故事(51)】最受益的是“山裏娃”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休閒

本文轉自【光明網-《光明日報》】;

【説説我家的小康故事(51)】

講述人:上海交通大學第十八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雲南省洱源縣豐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 熊峯

很多人都知道雲南洱海,但對洱海北邊的洱源縣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幾年前,我到洱源三中支教。學校距縣城還有二三十公里,輾轉來到這裏,看到的情景是:依山而建的校園沒有圍牆;食堂座位不夠,不少孩子只能蹲在外面吃飯;圖書角的書籍大多不適合孩子們,有的破損到看不清書名了……

籌備圖書室、為娃們補課、給他們講勵志故事,支教的日子既忙碌又充實,滇西北這塊紅土地漸漸成了我的“家”,家庭成員就是“山裏娃”。

支教結束後,我回到了原單位。不久前,學校安排掛職,我又回到這裏。

走進洱源三中,我疑心走錯了地方:標準跑道、足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禮堂一應俱全。教室裏黑板配上了智能屏……

變化為啥這麼大?鄉親們告訴我,都是託國家扶貧政策的福!

實施精準扶貧以來,國家教育投入一年比一年大:又是“三支一扶”了,又是“薄弱校改造提升”了,又是“邊遠地區教師專項補助”,又是“西部計劃”了……這些項目,讓學校的教學設施,一年上一個台階。

除了硬件,學校的軟件也越來越好:滬上的支教團來了一批又一批,洱源的教師也不斷赴滬培訓,先進的教學理念像一粒粒種子般播撒在這片紅土地上。

這一切,最受益的,自然是“山裏娃”!

(光明日報記者周世祥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