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第四批社區美空間正式“官宣”,郫都區德源街道東林村田園美學空間位列其中。田園美學空間顧名思義“長”在田裏,不過不是一個而是一組,包括了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途遠民宿和彌遠咖啡,最近又添了新“夥伴”——見稻田園餐廳。自國慶假期開業以來,已有5對情侶在此求婚成功,門口兩顆高大的天竺桂成了他們甜蜜愛情的見證者。半年前,這裏還是平淡無奇的農家小院,如今華麗蝶變所經歷的不只是一次“微更新”,更是由外而內的“脱胎換骨”。
“見稻”的名字很有東林村特色——推開門窗滿眼稻浪,由此得名。在川西壩子,農房外即農田本是常態。不過,最近3年“常態”在東林村發生了變化。
2018年是東林藝術村歷史上的“分水嶺”。過去,村裏的風貌和其他川西林盤沒什麼兩樣。但隨着周家院子、薛家院子、劉家院子、向家院子等整體拆遷,共計28.64畝宅基地的40年使用權入市拍租,打開了東林村的“網紅”之門。按照林盤原貌,原址上建起了“東林匯”“東林裏”兩處新院落,雜交水稻研發中心、雜交水稻展覽館、院士工坊、會議中心等坐落其中。超級IP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就此誕生。
今年春節前後,東林匯、東林裏及相鄰的向家院子林盤分別植入了途遠民宿、彌遠咖啡、翕鼎茶樓、翕鼎食府、説唱評書、盆景蜀繡、文創集市、裸眼3D等多元場景,它們連同“散落”的17件(組)藝術裝置和800餘畝大田景觀,共同構成了今天的東林藝術村,為遊客提供吃、購、遊、住等為一體的多樣服務,並乘着第二屆天府大地藝術季的東風一炮而紅。
東林匯和東林裏的成功只是東林村脱胎鉅變的“起手式”,今年又先後有200餘户村民加入“拆小院並大院”計劃,共騰出了近90畝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與東林匯僅隔一條馬路的周朝彬一家便是200餘户之一。此前,單家獨户的他一直處於“落單”狀態。
周朝彬夫婦均已過了花甲之年,子女在外工作難得回家一回。看到鄰居紛紛喬遷新居,住進了鄉村小別墅,夫妻倆對自家那棟20多年的老房子也有“想法”。“有一天,他來村委會找我,提出也想參加‘拆小院並大院’。他家獨門獨院,整個面積也只有300多平米,處於落單狀態,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林盤院落。”東林村黨委書記王德一告訴記者:“經過村兩委班子集體商議,我們還是答應了周朝彬的意願。他家距東林藝術村入口不遠,是村子的‘門面’;另外他家距離其他場景非常近,可以抱團發展,規劃得當有助於豐富東林藝術村的業態。”
雖然佔地面積不成“氣候”,但好在口岸好,因此這塊土地東林村一開始就打定了“不上市,用來做場景”的主意。“分到新房的周朝彬搬進了興東園小區。他留下的老房子,我們以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的名義招來了個體合夥人——楊洋。她在餐飲運營方面頗有經驗,並提交了完整的設計改造、運營方案,我們決心與之合作。”王德一表示。
今年5月,楊洋團隊開始照圖施工,老房子二層小樓的主體架構保留,往日斑駁的牆體一點點褪去,網紅氣息的白色“皮膚”一點點穿上。原本平淡的農家小院變得小清新起來,重鋪上了草坪,並“切割”出了多個微場景,擺上了文藝範兒的椅凳和茶具,關起門來就是鬧中取靜的“小花園”。雖然房子主題架構沒動,但內部陳設已經完全變樣,每個房間的功能佈局和裝修風格主題各異,一個個房間就是一個個美空間,另外新加裝了陽台,撐起太陽傘,沐浴冬日陽光,愜意寫在每一個客人的臉上。
見稻的位置很獨特,獨自“長”在大田中央,稻蒜輪作為它呈現了四季風光。負責運營的合夥人楊洋告訴記者:“我們主營西餐、燒烤、沙拉、意大利麪和小火鍋等簡餐。雖然地方不大,但很温馨。獨門獨院且相對安靜的環境吸引不少情侶來此打卡,開業以來至少5對情侶在此求婚成功。另外還有些公司團建活動也來這兒辦。很多朋友在小院裏一坐就是一天,享受在這裏輕鬆的時光。”
微更新前村民的房舍
周朝彬家的老屋以“見稻”的名義煥發光彩,成為東林藝術村又一打卡點,不僅豐富了消費場景,美化了村口的“門面”,還吸引來四面八方的的消費者以及更多投資者的目光。同時,見稻田園餐廳還為東林村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目前餐廳的員工全部是附近的村民。
德源街道農村區域處在城市邊界之外,屬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與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只隔了一條榿木河,由此成為了功能區的配套空間,白領們理想的“後花園”。“進則繁華都市 退則靜謐田園”就是德源鄉村的寫照。隨着社區美空間、消費新場景不斷“上新”,其吸引力還在不斷提升,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成都人心儀的近郊遊目的地。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李玥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