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所生存的這個地球擁有着數不盡的各種地形和地貌,這些天然形成的地質地貌有些非常適宜人類生活,比如説平原、盆地,有些資源環境則要差一點,比如説高原、丘陵。當然地球上也有絕大多數的地方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比如説冰川、海洋以及地勢極高的山川。不過,這些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也有着其獨特美麗的地方,以至於吸引着無數探險者屢敗屢戰的想要征服,就像喜馬拉雅山。
自從上世紀20年代有一個英國登山隊開始向喜馬拉雅山攀登以來,在此後九十年間先後有數萬探險愛好者們試圖征服這座高峯,但是最終完成這一壯舉者不過四千人。除了絕大多數登山者在半途折返回來之外,他們中也有一些人因為不屈服而堅持攀登,最終因為克服不了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而喪命於此。根據有關數據統計,這個羣體的數量多達三百餘人,而他們的遺體也永遠的留在了當初倒下的地方,為何沒有國家或是親屬將其帶回來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個一個事實。前來登山的探險者們在開始行動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而且他們大多數是結伴而行的,就算是不幸身亡也會有幸存的同伴將消息傳遞出去,而且他們本身都是身份明確之人,遇難後也不至於成為無名之輩。至於為何在身份明確的情況下,也無人前去收屍則是一件非常無奈的事情。
這和他們身處的惡劣環境有着直接的關聯。這片山區地勢極高,就算是運用現代化的儀器設備也很難運送到這裏,更不要説是將冰封的遺體帶走了。此外更加嚴重的威脅是缺氧,在不足正常環境下四分之一氧氣含量的地方,每一個登山者都只能攜帶僅供一個人使用的氧氣裝備,為了維持正常的生存需求,他們即便是結伴而行也很難通過人力的辦法攜帶遺體下山。如此一來大家應該就明白了,不是哪一個國家或遇難者的親屬不願意將其帶回家鄉安葬,實在是沒有辦法克服大自然帶來的困境。
不過,這些遇難者的遺體由於身處在氣温極低的冰川包裹中,所以就算是去世了也保存得相當完好。不管是時間過去了多久,依然還是當初倒下時候的樣子。甚至是有一些比較出名的遇難者,如“綠靴子”、“睡美人”等,還成為了眾多後來探險者的路標,告訴他們自己究竟走到了哪一路段,有時候還能夠給迷路的探險者提供指示。不知道當科技進步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些被冷凍的遇難者還能否被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