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影城:5美分的夢想與百年傳奇
新京報訊(記者 鄭藝佳)137年前,一位17歲的猶太人來到美國,開啓了他傳奇的一生。多年後業內提起他時,評價是“如果沒有他,如今的好萊塢便不會存在”。他是Carl Laemmle,環球影業原創始人,也是環球影城誕生的契機。經歷百餘年曆史變遷,如今的環球影城已今非昔比,北京環球度假區也將於9月20日開業,而那些電影人留給大眾的夢,仍在繼續……
17歲的少年與5美分的夢想
1884年,一位名叫Carl Laemmle的17歲德裔猶太人踏上了美國的土地。那時,大概誰也不會想到這將是環球影業誕生的契機。在歷經同行擠對、世界大戰等起落後,Carl Laemmle的一生,也如同電影般的“傳奇”。
圖/IC PHOTO
不過,年輕的Carl Laemmle並未一開始就投身於電影業。據瞭解,初來美國追夢的Carl Laemmle囊中羞澀,甚至不懂英語。為謀生,他幹過不少雜活,藥店零工、農場幫工,還做過服裝公司會計。歷經多年打拼,Carl Laemmle終於小有積蓄、生活平穩。接着,在某個雨夜,他第一次與電影結緣了。
這次邂逅,距離1895年電影剛誕生僅數年。電影這一出自盧米埃爾兄弟之手的新興藝術形式,從法國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當時,美國的電影院被稱為“鎳幣”,即一種面值為5美分的硬幣,觀眾只需花很少的錢便可進場,這種廉價的娛樂方式迅速吸引了大量受眾,電影業也隨之生根發芽。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劇照。圖/豆瓣電影截圖
關於這個決定性的瞬間,一篇有關Carl Laemmle的回憶錄如此寫道:“這部電影讓他笑了,而他注意到,電影院裏的其他人也笑了。”
那一刻,Carl Laemmle便決定進入電影行業。1906年,他辭職回到芝加哥,毅然投入了自己全部的3000美元積蓄,開設了當地第一家電影院,也撈到了芝加哥電影市場的第一桶金。
隨着影院發展日益蓬勃,Carl Laemmle開始涉足電影的拍攝和製作。此外,頭腦靈活的Carl Laemmle還推出了“Laemmle電影服務”,即將電影膠片出租給其他電影院,不僅分攤了電影膠片高昂的購買成本,也解決了電影下檔後膠片無從處理的問題。有説法稱,憑藉這項業務,Carl Laemmle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成為了美國當時最大的電影發行商。
與愛迪生硬碰硬,“碰”出了個好萊塢
然而,20世紀初的美國電影業,正被髮明家愛迪生所“壟斷”。愛迪生與Vitagraph等7家電影公司以及當時世界最大的電影膠片生產商柯達聯手,憑藉相關專利,通過侵權訴訟等方式涉足從電影拍攝到影院放映的大量環節,不僅阻礙非聯盟成員的電影公司拍攝電影,也迫使電影公司和電影院不得不持續向其“上供”,而Carl Laemmle便是其中一員。
演員佛羅倫薩·勞倫斯。圖/IC PHOTO
不過,愛迪生一方在Carl Laemmle這踢到了鐵板。Carl Laemmle認為愛迪生對電影行業的“壟斷”是非法的,並帶頭展開了一系列反抗。中間還有一個知名的小故事:當時,愛迪生一方出品的電影往往強調電影公司,演員查無姓名。Carl Laemmle則另闢蹊徑,通過宣傳演員個人,成功地“搶”走了愛迪生一方的電影女主演佛羅倫薩·勞倫斯,並幫助她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電影明星。
另一邊,愛迪生一方也沒有讓Carl Laemmle“好過”。資料顯示,Carl Laemmle在高峯期曾一度身陷289起訴訟。為了逃離愛迪生一方的控制,Carl Laemmle決定與一批志同道合的電影同僚向美國西部遷移。而這些同僚所創建的公司中,便包括日後赫赫有名的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和華納兄弟。
如今的好萊塢。圖/IC PHOTO
這些電影同僚的目的地,正是如今美國西部最大的城市洛杉磯。在城鎮外,這些電影公司紛紛建立工作室。至此,一個以電影為主題的地區正應運而生,到如今,它的名字已如雷貫耳——好萊塢。
環球影城前身誕生,你見過親自乘火車拉客的創始人嗎?
1915年,經美國最高法院裁決,Carl Laemmle及其同盟者終於贏得了勝利。而在近7年的對抗期間,Carl Laemmle與多位夥伴聯手,於1912年成立了一家名為Universal Film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公司(以下稱“環球影業公司”)。這家公司,正是今天為全球所熟知的環球影業的前身。
正式成立後,這家公司陸續拍攝了大量經典電影,例如《巴黎聖母院》(1923年)《西線無戰事》、《德古拉》(1931年)等。公司誕生後不久,Carl Laemmle又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當時,並沒有其他大型電影公司會向公眾開放拍攝基地,Carl Laemmle再次開創了先河。
1915年,Carl Laemmle對外開放了環球影城的雛形“環球城”(Universal City),一個佔地230英畝、只需要25美分入場費的大農場。資料顯示,“環球城”位於聖費爾南多谷,毗鄰好萊塢,總投資約16.5萬美元,裏面約有600個拍攝場景、90個舞台,還有醫院、學校等設施,是當時好萊塢最大的製片廠,遊客可以在這裏看到電影是如何拍攝的。
據Carl Laemmle的侄女自述,為了宣傳“環球城”,Carl Laemmle當時甚至專程去紐約中央車站乘坐火車,沿路載上對環球影城感興趣的朋友和粉絲,花了10余天時間穿越整個美國。以至於最終火車抵達洛杉磯時,那裏足足有上萬人在迫切等待環球工作室開業。
圖/IC PHOTO
作為後續,環球城特地將“studio tour”設置成了專門的園區體驗項目,車票僅5美分,直至1930年與園區一同關閉。而這一舉措同樣激發了環球影城遊樂項目的靈感。在如今的好萊塢環球影城中,仍有一項名為“studio tour”的項目,遊客依然可以乘坐觀光車,體驗園區的景點和電影場景。
大蕭條與有聲電影,時代洪流沖走了什麼?
儘管環球城1915年便已開業,但最終錯失了全球首家主題公園的稱號。背後原因有些無可奈何——有聲電影的出現,令電影業走進新時代之際,也為環球城的運營帶來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不可逆轉的姿態強勢改變了人與社會的面貌,而電影作為工業革命催生的產物,同樣在被工業革命快速革新。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上映,用響亮的聲音敲開了電影新時代的大門。
《爵士歌手》海報。圖/豆瓣電影截圖
受拍攝技術和成本限制,儘管一時之間有聲電影仍難以取代無聲電影,但歷史洪流的方向眾人已心知肚明。有聲電影在拍攝時,需要拍攝環境的絕對安靜。這就意味着環球城將不再“歡迎”那些滿懷喜悦而來的遊客,而環球城本身的隔音建設,也尚未做好迎接有聲電影拍攝的準備。
然而,更大的災難正在醖釀。
1929年10月29日,美股突然崩盤,宣告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拉開帷幕。大蕭條初期,希望排解現實壓力的大眾紛紛走進電影院尋求慰藉,電影業尚且能夠支撐,不過也只是短暫的曇花一現。
《德古拉》劇照。/豆瓣電影截圖
儘管在20世紀30年代,環球影業公司貢獻了一大批經典恐怖片,但資料顯示,環球影業公司幾乎整個30年代都在虧損。有聲電影的拍攝極大抬高了成本,而願意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數量卻在不斷減少。1932年,環球影業公司虧損高達120萬美元。1930年,環球城宣佈不再接待遊客。
環球影城歸來
1935年,為維持公司運營,Carl Laemmle只好以環球影業公司的控制權為抵押,借入7.5萬美元貸款,押注歌舞片《演出船》拍攝。資料顯示,這也是環球影業公司成立以來首次借錢拍電影。但在當時,拍攝這樣高投入的電影風險重重。
最終,因未能及時償還貸款、製作成本超支,Carl Laemmle黯然退場。
1936年,Carl Laemmle被迫轉手了由他一手創建並苦心經營24年的環球影業公司。同年,卓別林以他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摩登時代》,為沉默卻依然慷慨激昂的無聲電影畫上了時代的句號。三年後,Carl Laemmle去世,享年72歲。
《辛德勒的名單》劇照。圖/豆瓣電影截圖
接下來的幾十年間,環球影業的控制權一直輾轉飄搖,直至2011年被康卡斯特收購。而在這期間,環球影業始終在持續電影製作,其中既有《侏羅紀公園》《速度與激情》等膾炙人口的商業作品,也有《辛德勒的名單》《聞香識女人》這樣的經典電影。
1964年,當今意義上的環球影城正式歸來,首家好萊塢環球影城於7月15日正式開業。如今57年過去,北京環球度假區即將於9月20日正式揭幕,全球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增至5家。
圖/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走進如今的北京環球度假區,炫目的技術和項目無一不在提醒時代的更替,着實很難想象一個世紀之前的環球城,這個在荒土之上建立的“造夢”之地究竟是何模樣。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遊客快樂的笑聲,即便相隔百餘年時間,依然與今人相通。
新京報記者 鄭藝佳
編輯 李錚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