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 | “盤中猶剩東坡肉,春燕呢喃鬧堂前”

十日談 | “盤中猶剩東坡肉,春燕呢喃鬧堂前”

我是自由撰稿人,生活在杭州。無論去哪裏,首選騎自行車。不是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與電瓶車競逐,而是沿着中河、東河、運河、上塘河、西湖……在鳥語花香、滿眼綠色中,不緊不慢地,騎着杭州市政府運營的共享自行車“小紅”(手機掃碼,遊客也可以騎用),去我要去的地方。

2月26日,雨水第二候的第三天,我從家出發,騎車去上塘路和文暉路交界的地方看一棵500年的樟樹。先是沿着東河,然後沿着運河和上塘河騎。河邊蠟梅已凋,梅花仍盛開。數天前含苞的玉蘭花已綻放,河邊不時見到一樹白色高華,讓我想起自己謅的兩句小詩:“與一棵樹相處最好的方式是仰望/它能治好的不僅僅是你的頸椎。”

在杭州怎麼度過春天?我特意查閲了明代高濂在《四時幽賞錄》中收錄在杭州度過春天的十二種方式:計有“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試新茶、保俶塔看曉山、西溪樓啖煨筍、登東城望桑麥、三塔基看春草、初陽台望春樹、山滿樓觀柳、蘇堤看桃花、西泠橋玩落花、天然閣上聽雨”。時過境遷,如今可以實行的,只有“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試新茶、保俶塔看曉山、初陽台望春樹、蘇堤看桃花、西泠橋玩落花”這幾項了;至於“西溪樓啖煨筍、登東城望桑麥、三塔基看春草、山滿樓觀柳、天然閣上聽雨”等雅事,放下書,神往吧。“西溪樓”“山滿樓”和“天然閣”已“不知何處去”,“煨筍”就是油燜筍,在杭州無論哪家餐館都可以吃到。“東城”城樓在清朝覆滅後就已逐漸拆去,“桑麥”之處現已是高樓大廈;“三塔基”昔日是“湖中三塔寺基,去湖面淺尺。春時草長,平湖茸茸,翠色浮動”,而今遊客登船抵達湖心時,但見一面湖水,三潭印月而已。

再看可以實行的這幾項,在早春的杭州,於我而言其實可行、得以享受的,除了上文提到的河邊賞新花,騎車訪古樹,帶上乾糧和水,花一整天時間,去爬西湖羣山也是極好的。如果一時沒有那麼多體力和時間,去西湖邊相對清淨的孤山就是很好的選擇。一念至此,我騎上自行車,沿着湖邊騎,過南山路、楊公堤、北山路……最後抵達孤山。

孤山是西湖中唯一一座小山,四面環湖,有兩條小徑與白堤相通,海拔只有38米。湖邊雖然人多,但山中野路卻很清淨,而且有文瀾閣、西泠印社、浙江博物館、浙江圖書館、清行宮遺址等可供有心人徜徉,有林和靖墓、秋瑾墓、蘇曼殊墓等眾多名人印跡可供有情者低徊。雖然白天到訪不能身臨“孤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意境,但林和靖墓側盛開的梅花如一樹樹粉雲,讓人生起“浮生若夢,浮生難得半日閒”的感喟。

終於走累了,移步樓外樓,預支稿費,點上一客東坡肉。“盤中猶剩東坡肉,春燕呢喃鬧堂前”,想當年,芥川龍之介也是在春天到訪杭州的。在遊覽了蘇小小墓、秋瑾墓、嶽王廟後,最後在樓外樓吃了頓午餐。不過,那時的樓外樓,也只是一家在“槐樹和梧桐的樹陰下,打着‘樓外樓’旗幟的餐館”而已。(陸 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8 字。

轉載請註明: 十日談 | “盤中猶剩東坡肉,春燕呢喃鬧堂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