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旅遊最佳季節,我們一行十餘人驅車前往心儀已久的一家度假酒店。在紹興大禹陵再往會稽山方向開3.6公里便到了酒店。所有車都必須停下,換酒店的電動觀光車,繞了幾個曲曲彎彎的小巷,來到客人接待中心。
辦好入住手續後,酒店文化宣傳大使向我們介紹,大堂原是古代徽州將軍府,二品武官府邸。建築體量高大,有300多年曆史,原在安徽遷移到紹興東南會稽山腳下,歷時11年修繕後獲得重生。三開間二進四合院面寬進深都超大。木圓柱粗壯,橫樑粗長稍向上拱起的拱梁俗稱冬瓜梁,全部榫卯結構不用一顆鐵釘,這種木構架每個榫卯接頭都受力,成百上千個榫卯形成一個堅固的木構架,可抗地震,年久失修榫卯鬆了房屋傾斜了也不會倒。將軍府廳堂宏偉,雙天井下雙水池,解決了採光、通風和消防問題,也符合“四水歸堂”的民俗民風。抬頭細看木雕梁和雀替,有鳳凰牡丹梁、迎賓獅、捲雲波等等,每個細節背後都有一段典故學問很深。
整個度假酒店建在山坡上,佔地9.2公頃,有88幢客房,分佈在3條山坡路邊,分宛委閣、陽明閣、蘭亭閣和安麓閣四大系列。陽明閣民宿是一院一宅一客房,原來都是古建民居,從安徽遷來。我們住宿的是宛委閣系列二層樓新建小樓房,幾個客房合在一幢樓裏,客房裏面寬敞也有古韻,窗外景色很美。
中國古建築十分精美,博大精深。徽州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文化底藴深厚。南宋在杭州建都後,給毗鄰的徽州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置祭田、立義莊、設義學”,文風昌盛、人才輩出。徽派建築與徽商興盛密切相關,粉牆黛瓦、馬頭牆在中國建築史上獨樹一幟。我讀過馮驥才主編的《古風:老宅第》和李俊編寫的《徽州古民居探幽》,深深被徽派建築的魅力所吸引。幾百年來徽州人紛紛走出大山走四方,留守在家鄉的老幼比例越來越大,交通不便的鄉村許多古宅古祠空關,有的長年失修。這次我在紹興崇仁古鎮也看到這種破舊老宅,如不搶救毀了很可惜。早在幾十年前,一些有識人士收購破敗老宅落架後收藏起來,待條件成熟時復建,也是一種保護方法。
古民居,百年甚至千年,一磚一瓦都印刻當地的地理和人文歷史,是不可移動的文物。當遇到闢路、建水庫或其他公共建設項目時,經有關部門批准才能移動。對於有價值的古民居,異地保護是迫不得以之為,讓破舊和瀕危古民居重生,值得點贊。
古建築重生,有的開書店,有的改為創意工場,有的闢為民宿等都是活化的模式。活化的道路並不只有一條,只要古建保護下來,為社會繼續發揮作用,都應該讚揚和支持。(婁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