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常常只是成功者的註腳。索菲婭雖然最終在與弟弟彼得的宮廷奪權中失敗了,但早在17世紀末,她是莫斯科公國的最後一位實際掌權者。1682年到1689年間索非婭攝政七年,這段時間是俄國徹底轉向西化的前奏。在經歷了宗教大分裂後,舊信仰派和宗教改革派之間的衝突,外來勢力和新移民的遷入所帶來的文化衝擊,激進的社會改革動搖了特權階層的利益,兩次克里米亞遠征的失利所引發的動亂都是一併導致索菲婭下台的原因。
索菲婭的攝政在俄國女性史上是極具象徵性意義的,她的出現標誌了古羅斯女性向現代女性的轉折。在她之後,18世紀的俄國出現了持續近一百年的女性統治期。
後世關於索菲婭的形象都將其描寫成為臭名昭著、心狠手辣、試圖從弟弟手中奪權的篡位者,而彼得大帝在俄國的光輝形象自不必多言,19世紀列賓在給索菲婭的肖像畫中將其描繪成面容猙獰目露兇光的模樣。受到這些帶有記敍者們主觀偏見的影響,後世對索菲婭的印象也漸漸淹沒在彼得的陰影下。但如果細細體量進入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如果不是擁有超凡的意志力和敏鋭的政治洞察力,她又如何能夠在那個火山熔岩般暗流湧動的年代脱穎而出?
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1657—1704年)
◢ 自由
17世紀末的莫斯科公國,深宮大院裏的女人們的命運並不比外界平民的生活優越多少。她們像是被圈養在鐵籠裏的金絲雀,命運從出生起就譜寫好了。彼時的俄國還執行的是長子繼位的原則,公主們要麼作為聯姻方嫁出去,要麼前往修道院孤獨終老。作為歐洲為數不多的信仰東正教的國家,多數莫斯科公國時期的公主們的命運只能是後一種。
她們日常的閒暇活動也極其枯燥單調,天氣好的時候能在宮廷花園裏蕩蕩鞦韆,散散步,冬天偶爾能在雪橇上滑滑冰,僅此而已。只有在需要參與重大宗教儀式或宮廷娛樂活動時,她們才有機會露面,而平日裏對於她們來説最重要的事情是——禱告,終日禱告。
那個年代對女性的要求在一本16世紀廣泛流傳於俄國社會各個階層的訓誡書籍《治家格言》裏有清晰的表述,順從是唯一的美德。然而,索菲婭自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主見來,老阿列克謝所有的孩子們在10歲左右時都接受了基本的識字教育,此外索菲婭還額外要求與她的親哥哥——被指定為皇位繼承人的費奧多爾一同上課。他們的老師是神學家西梅翁·波洛茨基(Симеон Полоцкий,1629-1680,白俄羅斯人,是俄國十七世紀啓蒙運動和神學拉丁化的倡導人之一)。她不僅與費奧多爾一同學習了古希臘哲學,神學,雄辯術,還精通波蘭語,能用拉丁語和希臘語閲讀。
年少時起她就以拜占庭的普爾喀麗婭公主為榜樣,對於她來説,隱隱約約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對自由的渴望無時不刻不與權力相關,畢竟,擁有了權力才有可能決定自己的命運。而她幻想着有一天能與普爾喀麗婭公主一樣,登上權力的寶座。
老阿列克謝死的很突然。按照長子繼位的原則,索菲婭的親哥哥費奧多爾登基。然而費奧多爾自幼身體羸弱,僅僅六年後,還沒來得及生下繼承人就病逝了。此時的羅曼諾夫王朝第一次面臨誰來繼位的問題,按照順序只能是費奧多爾和索菲婭的親弟弟伊凡,但伊凡智商不高,身體也不好。接下來就只能是老阿列克謝第二任妻子的兒子——小彼得了。
1682年索菲婭25歲,彼得只有10歲。此時俄國的統治階層分化為兩派:一派代表着老阿列克謝第一任妻子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利益,即以索菲婭和伊凡為一系;另一派代表着阿列克謝第二任妻子納什雷金家族的利益,即彼得和他年僅31歲的母親為代表。這對於索菲婭來説是絕好的政治機遇,以她的性格,與其在修道院孤獨終老,不如拼搏一番掌握自己的命運。
同年,索菲婭利用了射擊軍對統治階層的普遍不滿和憤怒,散佈謠言將仇恨的矛頭對準了納什雷金家族,彼得的親舅舅和納什雷金家族其他幾名成員被射擊軍殘忍的殺害。6月8號,25歲的索菲婭在杜馬會議的支持下,成為伊凡和彼得兩位皇帝共治的實際幕後女攝政。
1682年,給伊凡和彼得加冕,索菲婭在身後。
◢ 為彼得搭好舞台
很少有人知道,俄國的西化改革實際上在費奧多爾三世在位時就已經開始了。費奧蘭多和索菲婭兩人從小接受的是拜占庭宮廷文化的教育體系,懂得希臘語和拉丁語,有着極為出色的人文素養。
那個時候的莫斯科公國剛剛經歷了第一次俄土戰爭,元氣尚未恢復,國內官僚制度腐朽而臃腫,波雅爾杜馬整天無所事事毫無作為。費奧多爾雖身體羸弱,卻有着極為開闊的視野和堅定的意志力,他自15歲登基起,就大刀闊斧的對俄國進行了自上而下、涉及面極為廣泛的改革,為後來的彼得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7世紀後期,西方模式的郵政系統在俄國境內出現了。費奧多爾在位期間,開辦了第一家世俗印刷機構。70年代,生活在莫斯科的外國人達到15000人,這些人尚且不包括伴隨着東烏克蘭的併入所帶來的來自基輔的更為開放和更有文化的牧師,以及來自波蘭前往俄國進行商貿活動的貴族。
新移民和新技術的出現不僅促進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的傳播,還帶來了更為先進的精湛的手工技巧,激發了俄國國內貿易的活力,這些影響都是無法估量的。
費奧多爾在位期間,廢除了按貴族出身擔任高級官職的門第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以對國家做出的實際貢獻和行政職能為標準。他三次降低賦税,減輕刑罰,加緊對國家法律系統的建設和完善。這些激進且廣泛的改革觸及了波雅爾貴族和特權階層的根本階級利益,同時新的改革與保守的舊信仰派間的衝突也愈加凸顯,這段時間因為各地動亂頻發也被稱為俄國的暴動年代。
從小和哥哥費奧多爾一起學習的索菲婭,對改革的認識與之大體是一致的。但索菲婭非常清楚正是由於哥哥激進的改革觸及了內部特權階層的固有利益,1682年推動她上台的射擊軍暴亂的深層原因正是如此。索菲婭十分清楚自己當下的攝政既不具備合法性,又並沒有十分穩固的政治根基,所以她以相對妥協的方式試圖安撫改革引發的各個階層的“憤怒“。但事實上,她的結局是註定的。費奧多爾觸及的利益波及面之廣已經像推倒的多米諾骨牌,慣性如此之大已不在她的掌控之內。
索菲婭攝政期間有一位極為得力的助手,瓦西里·戈裏岑公爵。他是一位説拉丁語,完全西化的俄國貴族。戈裏岑開明、仁慈,極具外交手腕。他在大力普及俄國的基礎教育和外交領域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7世紀的俄國還沒有完善的世俗化的基礎教育體系。1687年,索菲婭按照哥哥費奧多爾的遺願,將幾個私辦學校合併為俄國第一所官辦的世俗化學校:斯拉夫——希臘——拉丁語學院。學制為8年,持續學習時間12年。基礎課程設置有希臘語,拉丁語,語法,神學,哲學和雄辯術。第一批老師由博學的希臘教士任教,這個學校即是後來的РГГУ俄羅斯國家人文大學的前身。戈裏岑為了普及教育,極力勸説貴族階層將自己的孩子們送入這個學校,並將這些人送到西歐先進的國家進行學習,這批人長大後成為彼得時期最為重要的人才儲備來源。
外交上更是精彩紛呈。1686年在戈裏岑的主持下俄國與波蘭簽訂了《永久和平條約》,確定了俄國獲得包括基輔在內的東烏克蘭地區的大部分土地;另一個是1689年與中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確定了西伯利亞地區與中國的邊界問題。然而他在1687年和1689年兩次打擊克里木韃靼人的遠征上的失利最終耗盡了貴族和特權階層對索菲婭的支持,隨着彼得的逐漸長大,索菲婭與彼得之間的攤牌已經越來越不可避免。
1689年,索菲婭率先下令射擊軍追殺彼得,17歲的彼得由於小時候在宮廷暴亂的殺戮中所遭受的陰影和恐懼,自己一個人連夜策馬逃到了郊區的教堂。與此同時,國內的貴族勢力暗中倒戈納什雷金家族,索菲婭被捕並被送進新聖女修道院。
瓦西里·戈裏岑公爵,手執他參與簽訂的《永久和平條約》,胸前戴
◢最後一搏
有些人的一生僅僅為幾個瞬間而存在。索菲婭就是如此。
她幼年時母親早逝,19歲父親去世。25歲哥哥死後成為俄國的女攝政,在位七年,彼得17歲時她在宮廷奪權中失勢被送進修道院。即便如此,十年後,索菲婭身在修道院中還暗中指使了一次射擊軍的復權行動。她頑強的生命力最終伴隨着每日新聖女修道院禱告的鐘聲,於五年後徹底熄滅了。
撥開凸顯在她一生中的對權力的爭奪,索菲婭有着令人震撼的傲視時代和命運對其身份的束縛的力量。這種力量無以比擬,不可取代。
19世紀伊利亞·列賓畫中的索菲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