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狐椒國際藝術季

如果説小鎮是城市的五官,那麼聲音就是小鎮的靈魂和血脈。每一座小鎮,都有自己的聲音,他們用音波喚醒共鳴,用聲音傳達情懷。

在都市中待久了的你,不妨在海坨山谷停留一刻,聆聽大自然的心靈之聲,與自我來一次面對面的對話。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從左往右依次為林冬、柏青、尚中昱

8月22日,搜狐焦點文旅《狐椒國際藝術季》首發《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在中國瑞士小鎮-奧倫達部落海坨山谷度假區正式開啓!

柏青、林冬和尚中昱三位藝術家經過7天6夜的採集,把海坨山谷的風聲、雨聲、水流聲與松林的對話交織在一起,通過音波的碰撞與重組,向我們呈現了一場關於海坨山谷的“聲音的盛宴”。

01

聲音是不能夠被定義的

“對於聲音而言,首先要脱離音樂領域;其次要帶有音樂性,但它只是裏面一個純粹的符號;最後聲音不是演出,是對發聲地的紀錄,是對回憶的定格。”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柏青在採集聲音

在柏青眼中,打動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不同的。每一次聲音的收集,都是與當地人發生關係的過程,那些流動的聲音透過時間的縫隙,在人的記憶中留下長久的印象,讓人無法忘懷。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柏青在進行設備調試

在來到海坨山谷的第一天,他就走到附近的村民家,和他們一起聊生活,天南地北地侃些看似無聊卻又充滿意義的事情。聲音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傳遞,發聲的場景、發聲那一刻的音帶摩擦,都有着其特定的內涵。

在他的創作中,他也會借用村民的一些東西當作聲音載體。物物皆可入聲,而不同的物體由於材質、擊打節奏等的不同也會傳遞出不同的聲音。聲音是歷史的活化石,穿過時間空間的維度,透視一個地方的變遷。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林冬在採集聲音

“聲音只是媒介,重要的是你從聲音中感知到某種未知的神秘的力量,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通道。”相比於音樂人,林冬更像一個工程師。通過對聲音的記錄,改造來和這個世界發生點關係。自制電子設備和編程語言,讓聲音從物理振動到精神感知有了通道。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林冬在採集聲音

在海坨山谷,從清晨霧濛濛的水汽,笨拙驢子的叫聲到小草搖曳的風姿,再到一幅畫的沉思,通過音波分貝的不同,聽到的世界極大程度上區別於用眼睛、肢體看到、感知到的世界,這個人們眼中的“網紅瑞士小鎮”有了別樣之美。

具象化的世界會削弱人對世界的感知能力。這次在海坨山谷,閉上眼睛,放大耳朵的感知範圍,微涼的風、歡騰的笑,還有那温柔的呢喃,傳入到耳朵中,會讓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小鎮的美好。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尚中昱在採集聲音

“我們不僅僅是聲音的搬運工,更是聲音藝術的美化者和展示者” 尚中昱説。

很多人都説,藝術是一項感性的事業,藝術家要敏感善知,這樣才能更好地傳達這個世界。尚中昱恰恰相反,靠着理智到極致的觀念,用最理性的觀念的去分析每一個聲音最適宜相配的影像效果。

02

120個喇叭同時發聲,海坨山谷醒了

這是一場沒有經過彩排,全憑即興發揮的藝術。

事先採集的25段聲音通過120個喇叭在黑松林森林擴散出去,每個喇叭的擺放位置要考慮到森林風向、人聲變動,再配着光影的變動,給人似真似幻的錯覺。

活動現場

觀眾坐在黑松林森林下的一個大草坪之中,接收來自同一個方向的音響,利用空間中交織的聲場,現場聲音與觀眾交流交叉,讓聽眾遊移在40條音軌之間,其體驗,讓人明知道原聲是什麼,卻遠遠超出我們對“聲音”和“音樂”真實感的成見。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活動現場

演出分為自然、人文和未來三個篇章。

自然篇的聲音由海坨山谷自有的風、雨、花、鳥等聲音交織而成,中間夾雜着打擊樂的震動,最真實的聲音配合着最理性的燈光影像——硬幣在顯微鏡下放大100倍後的一個細微紋路被無限放大,理性與感性自然的交錯,傳達着海坨山谷生生不息的自然象徵力,不斷向上的生機與無限延伸的空間。海坨山谷的自然不是與社會脱節的純粹烏托邦,相反是一種科學的、人文的力量,指導着它不斷向前。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活動現場

人文篇由各地方言、新聞播報、孩童歡笑、人們交流等聲音組成。第二章節開始,柏青悠長的低吟聲傳入人們耳中,瞬間把人們從自然的氛圍中拉入到人文篇章中。人文原聲的出現為我們呈現了海坨山谷真實生活場景,露營區人們的歡歌笑語、勞作區人們的興奮、學校場景的美好印象等場景彷彿真實再現,中間穿插的林冬悠揚笛聲猶如一個故事指引者,一點點地勾起我們的記憶。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活動現場

其間尚中昱控制着不斷變化的蝴蝶影像,忽大忽小,強烈的視覺效果與明顯的虛無感同時呈現,打破錶演中約定俗稱的空間關係,效果更加撼人心魄。影像與聲音的交織就像海坨山谷與人們的關係,相互依存,共生共長,二者缺一不可。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林冬現場工作圖

未來篇所採用的器械是從海坨山谷附近的居民家中借來的,通過藝術性的變幻,創造出科幻電影中超越未來的音效,同時配備月牙、叢林等光影的變化,豐富社會場景,同時也宣告海坨山谷美好的未來前景。

在演出末尾,聽眾被鼓勵到藝術家演出場所——由120個純白喇叭構成的小小空間,當有聲音經過,就會被收進喇叭之中從而發出被我們忽略的聲音,一定程度上喇叭成為一個採樣鍵盤。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柏青、林冬在進行現場調試

在這場聲音藝術 演出中,海坨山谷是一個天然的載體,它以純自然的生態環境提供了聲音標本,並把自己“陪伴才是真愛”的觀念融入其中,向聽眾傳達海坨山谷——不僅僅是一個輕奢度假地,更是承載了人們詩意與理想的棲居地。

聆聽是門藝術,正如作曲和演奏是藝術一樣。聆聽和行動有關,我們不可能被動地聆聽。被動和不用心只能夠“聽“,聆聽是創造性的活動,而正是這種聽覺上的創造性,催生了藝術,也喚醒了人們的聽覺感受。

03

這是我們最成功的演出

“這是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一場聲音演出”聲音演出剛結束,柏青就興奮地和我們説。

音響中還在陸續傳來男聲低沉的唸白,夾雜着三三兩兩的聽眾小聲討論的聲音,半明半暗的燈光打在臉上映襯着柏青高興到極致的笑容,像極了孩子。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柏青在調試設備

聲音演出是對大自然的致敬和尊重,把最純粹的聲音展示給大眾,上達自然界,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共融。

海坨山谷恰好是這樣一個適宜採集與聆聽的場所。這裏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遼闊的青草地,還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油松林,是北京周邊地區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況且海坨山谷所在的山脊是赤城縣和北京市的分界嶺,山陰為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陽為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奧倫達部落海坨山谷地實景圖

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讓海坨山谷成為一個理想世外烏托邦,在這裏人情樸實,空氣很乾淨,樓不高,水很清,當然聲音也是極度純粹。把純粹的聲音傳達給世人,洗滌的不止是耳朵,更是心靈的寧靜。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奧倫達部落海坨山谷小火車實景圖

“聲音是最乾淨沒有雜質的存在,同時也是我們傳達意願的工具,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小鎮裏進行聲音藝術的表演,能夠達到超出預期的效果。”現場的聽眾如是説。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奧倫達部落海坨山谷房車營地實景圖

在海坨山谷之中,深入到細微的聲音細節片段,從水聲、書聲、風聲、歡笑等音軌的變化波動中,傳遞海坨山谷最原始的律動,傳遞小鎮讓生命慢下來,陪伴才是真愛的小鎮生活理念,與內心的自己做一次面對面的對話,與那些浮躁的、喧譁不安的社會生活做徹底的切割,暢享片刻的寧靜與美好。

04

從“聲”到“情” 我們只是其中的橋樑

“祖父是河北省薊縣,他總和我講家鄉的一些記憶。”本次聲音藝術的表演者尚中昱説“直到28歲第一次來到河北省,並在海坨山谷住了7天7夜,記憶中的家鄉的歷史印象與自然突然才再次連接起來。”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奧倫達部落海坨山谷度假實景圖

海坨山谷四面環山,密林從生,屬北京大生態涵養區的一部分,終年PM2.5為個位數。在這樣一座天然養生山谷之中,海坨山谷規劃了包括海坨國際醫學中心、國際户外運動中心、兒童教育拓展營地、家庭滑雪場、房車公園、有機農場、18公里山谷景觀列車、11公里環山漫步道、騎行道、咖啡館、有機餐廳、大湖商業廣場以及各種類型的酒店

整個景區被四周山巒緊緊相擁,正午時分山頂的光從雲霧泄出直指谷底,沿途車輛順着光與影的燈塔便能尋得山谷的方向。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林冬、柏青、尚中昱在採集聲音

在七天進駐海駝山谷的過程中,三位藝術家在景區各處不斷聆聽着山谷自己的旋律,松林間的鳥獸韻律、露營區人們的嬉鬧、山頂咖啡屋的撫風、湖中天鵝的吶喊,這一切聲音脱離了音頻信號本身的物理定義,在駐足的一刻,它們是記憶和情感的具象存在,而不僅僅是形式上辯證第三形態的否定和逃避。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尚中昱在和工作人員進行溝通

藝術家門在海坨山谷採集了無數各異的聲音。除了自然中固有的風聲、鳥聲、水聲等生命律動外,還包括工地機械運作、湖邊火車行進、晚上煙花轟鳴等人類獨有的活動場景。海坨山谷並不是簡單的烏托邦理想國,相反它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工業化的發展,科技的更新與變化等現代主題都在這裏有鮮明的體現。

奧倫達部落海坨山谷小火車實景圖

聲音在三位藝術家手裏變成了構築情感的工具。他們把在海坨山谷中採集到的無數錄音變成自己的建築,松林的風聲是玻璃磚牆,鳥獸的鳴叫是落地窗,火車掠過的聲響水泥地,食堂人們的交談是門框,以這種方式,將在山谷所感受到的情感具象為了聲音宮殿,並利用直接投影在松林枝幹上的視覺影像作為引路牌,邀請山谷中所有遊客一起走進聲音構築的世界,最終生成了“海坨山谷的聲音”。此後,“海坨山谷的聲音”將永遠的留在海坨山谷,伴隨教堂的鐘聲,縈繞在海坨居民的耳畔,為中國的瑞士小鎮,增添一份獨特的“聲音藝術”。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林冬、柏青、尚中昱採集聲音

這些聲音所傳達的意義或目的並不是為人們展示我們的審美感知或音樂技巧,而是通過共情的方式將我們的記憶和經歷與所有人和自然相連接,讓在場所有人一起聆聽自然與人和諧共處的本質之聲,並在其中思考屬於個人自身的存在意義和情感所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13 字。

轉載請註明: 聲音恆久遠,真愛無界限:聆聽海坨山谷的聲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