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書法大家王右軍,行書智慧楹聯拓本欣賞,秀逸蒼勁蕭散樸拙
在書法創作當中有的人喜歡用濃墨(清代劉墉就是濃墨的代表人物),有的人都喜歡用焦墨(中書協老書法家趙亞銘就善用焦墨),有的人喜歡用淡墨(清代王文治就是淡墨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藉此機會主要是説説淡墨。淡墨介於黑白色之間,呈灰色調,給人以清遠淡雅的美感。明代董其昌善用淡墨,書法追求蕭散意境。從作品通篇觀來,濃淡變化豐富,空靈剔透,清靜雅緻,仙住所著《畫禪室隨筆》中説:“用墨須使有;閏,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清代王文治被譽為”淡墨探花”,書法源出於董香光,傳其風神,作品疏秀湛淡。其實,川濃淡墨各有風韻,關鍵在掌握,用墨過淡則傷神采;太濃剛弊於無鋒。
晉代書法大家王右軍行書智慧楹聯拓本欣賞: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户端查看)
書者介紹:
王右軍,本名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
王右軍的書體得之神功、千變萬化、自成一家、登峯造極的,就是楷書、行書和草書。楷、行、草三體,自漢魏以來,在逐步演變。演變的方向,是刪繁就簡,趨於快速實用。演變的途徑是民間匠人、官方書佐和達官顯要、清流雅士的各自努力,相互影響,經由高門大族傑出書家的錘鍊昇華,匯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