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雪竇山,海拔較高,常在雲霧之中,謝遺塵遊記中説:“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因此雪竇山一帶,古稱“二十里雲”。

從千丈巖瀑布到徐鳧巖瀑布,這一帶的絕壁懸崖,是億萬年前造山運動留下的斷巖帶,氣勢恢宏。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獨具一格的丹霞地貌特徵,其自然山水,歷代文人墨客,吟詠不絕。

大文豪蘇軾曾在《再和並答楊次公》詩中稱讚,“好句真傳雪竇風”,詩云:

毘盧海上妙高峯,二老遙知説此翁。

聊復艤舟尋紫翠,不妨持節散陳紅。

高懷卻有云門關,好句真傳雪竇風。

唱我三人無譜曲,馮夷亦合舞幽宮。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雪竇山的聲名,最早起於“應夢名山”的典故。

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公元1022年-1063在位,期間曾夢遊“八極之表”,深為夢中美景所吸引,於是派畫工到全國各地繪畫天下名山進呈,供他對照所夢之山是哪座山。

宋仁宗遍覽全國山河圖之後,認定雪竇山就是他夢見的“八極之表”。

南宋時期,京城在杭州,寧波(明州)與京城的距離較近,明州範圍內的史氏、鄭氏、樓氏、陳氏等,在朝廷中擔任要職的官員非常之多,為明州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宋理宗趙昀,並非太子,更是在兩位明州人史彌遠和鄭清之的幫助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公元1245,宋理宗為紀念先帝夢遊明州境內的雪竇山之事,追書“應夢名山”四字,派人送到雪竇山。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雪竇寺主持廣聞禪師,為宣揚和保護宋理宗的題字,於是在雪竇寺的東南側建造了一座亭子,將“應夢名山”四字勒刻於石,置於亭內,是為御碑亭。

御碑亭所在的千丈巖之下,故名亭下,現在的亭下湖、亭下湖村等地名,皆來源於此。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雪竇山再次聲名鵲起,則因為一個人,雪竇山下的溪口人蔣介石。

在蔣介石心目中,家鄉風景天下第一,其他風景區只能算“弟弟”,蔣介石得勢後,重視發展家鄉的旅遊事業,曾有把雪竇山建成“第二廬山“的想法。

1927年8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後,在雪竇寺住了11天,期間拜佛求籤,抽得“飛龍昇天,騰驤在望”上上籤。

蔣介石題寫的“四明第一山”五個大字,現在仍然懸掛於雪竇寺前。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1935年5月,蔣介石視察雲南期間參觀了石林景區,嘆為名不虛傳,當地官員請其題詞,蔣介石想寫“天下第一奇觀”,突然想起家鄉溪口風景天下第一,於把“第”字寫成了“弟”字,意指雲南石林是弟弟中的第一,成就了雲南石林“天下弟一”的典故。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1935年的冬天,蔣介石召集浙江省建設廳長曾養甫、杭州市長周象賢、中國旅行社經理錢君芷、武嶺學校校務主任鄧士萍、武嶺農場主任張愷等十餘人,到雪竇山商量崗商討建設第二廬山的構想,建設武嶺分校、開辦林場等等。

時局變遷,1936年12月12日,雙十二事變,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1949年4月25日,蔣介石離開溪口,從此再也沒能回到家鄉,第二廬山的建設構想,就此破滅。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2010年,溪山風景區被評為全國5A級景區,這是寧波市的第一家5A景區,直到2018年10月29日,天一閣月湖景區成為寧波市的第二家5A景區。

雪竇山的雪竇寺、千丈巖、妙高台、三隱潭、徐鳧巖、商量崗,這一帶人文歷史與風景兼俱,是溪口風景區的核心景區。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雪竇山始建於晉,興盛於唐宋,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公元992年,宋太宗賜額“雪竇資聖禪寺”,雪竇寺名列天下禪院“五山十剎”。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雪竇寺列入“天下禪宗十剎五院”。

2008年11月8日,高達33米的彌勒大佛在雪竇寺隆重開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銅製露天彌勒佛,創造了雪竇寺空前的輝煌歷史。

雪竇山成為繼九華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之後,中國的第五大佛教名山。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雪竇寺的西邊,原有上海“中國旅行社”雪竇山招待所,簡稱“中旅社”,始建於1934年6月。

蔣介石重視發展家鄉旅遊事業,構想建設第二廬山,“中國旅行社”雪竇山招待所,就是發展旅遊事業的重要一步,由當時的中國旅行社經理錢君芷負責修建。

1936年西安事變後,雪竇山招待所被徵用,1937年1月13日,張學良由戴笠押送至溪口,幽禁於“雪竇山招待所”。

當時給張學良劃定的活動空間,東不出鎮海口,西不過曹娥江。

張學良幽禁於雪竇山期間,趙四小姐和于鳳至,輪流到此陪伴張學良。

1937年中秋節後,張學良被押送到安徽黃山繼續幽禁。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雪竇寺前的千丈巖瀑布,瀑水發源於商量崗一帶,流經雪竇寺東,流入錦鏡池,穿過關山橋,飛瀉直下千丈巖。

千丈巖瀑布,高達186米,被譽為“浙東第一瀑”。

巖壁上的“千丈巖”三字,是黃綺先生所寫,1992年刻成。

黃綺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也是為北宋書法大家、開創江西詩派的詩人黃庭堅的32世孫,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瀑下之潭,名為寒潭,潭邊之橋,名為仰止橋,有高山仰止之意。

仰止橋,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屢遭損壞,現存之橋,復建於1986年,專供遊人近觀千丈巖瀑布。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千丈巖瀑布早在北宋就聞名遐邇,王安石有首觀瀑詩,盛讚其妙:

拔地萬重清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

南宋宰相樓鑰也有《千丈巖詩》:

驚見銀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餘寒。

下流不用長勞望,只向懸崖頂上看。

樓鑰,明州人,其祖父樓異,曾任明州知州,廢廣德湖為田。

樓鑰官至吏部尚書,參知政事,資政殿大學士等職。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千丈巖瀑布西側,有坪如台,三面均為絕壁,下臨深淵,煙靄四合,飄渺似仙境,蔣介石稱其“妙不可言,高不可攀”。

樓鑰有詩《妙高峯》:

一峯高出白雲端,俯瞰天涯千萬山。

試向岡頭轉圓石,不知何日到人間。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1927年,蔣介石下野後,在此修建山莊,稱為“妙高台”。

蔣介石回鄉時也多居於此,遙控時勢。

特別的年代,妙高台山莊被拆毀,蔣介石親筆題寫的“妙高台”橫匾,被一位農民私下收藏,當作蒸板用。

1986年,妙高台重建復原,“妙高台”橫匾,得以重新掛置。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妙高台之上,可俯瞰亭下水庫。

上世紀40年代,蔣介石就有在此堵峽建庫,解決家鄉用水問題的設想,時局變遷,未能實現。

1978年1月,亭下湖水庫正式動工開建,1985年9月竣工。

高峽出平湖,自然風光,改顏換貌。

憑欄四眺,近巒遠崗,亭下湖嵌鑲羣峯間,儀態萬千,別有風情。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妙高台之下,有三隱潭,現有纜車扶搖直上。

三隱潭自古被傳為有“真龍宅焉”,溪水從東岙村的崖口,到山腳,先後形成了三級瀑布,逐級而下,瀑下成潭,隱匿在斷崖峽谷中,因此而名三隱潭。

上隱潭以幽險見長,中隱潭以清秀取勝,下隱潭以奇秀稱絕。

千萬年來,三潭勝景一直隱在深山之中,外人少至,但是其勝景,口口相傳,引得文人俠旅,遠道而來。

早在北宋時期,著名安徽籍詩人梅堯臣,曾遊歷三隱潭,留下的《三層潭》詩,至今流傳:

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再落玉山腰,三落至山足。

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樓鑰也曾遊歷三隱潭,留下了著名的《隱潭》詩:

靈潭深入白雲堆,帶雨春云為我開。

乳石半空渾欲墮,瀑泉千尺正中來。

兩軍酣戰鼓鼙急,一雨生寒霹靂催。

中有卧龍君勿狎,有時平地起風雷。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2004年5月1日,三隱潭一期工程,首次向遊人開放。

當時的三隱潭景區,需要下山,再原路返回上山,全程徒步,山路曲折,三隱潭的遊客,非常稀少。

2010年7月,三隱潭二期工程竣工,下隱潭至妙高台,開通了觀光列車和索道纜車。

三隱潭之旅,變得快捷而逍遙,遊客紛至,三隱潭,終於向世人敞開了容顏。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斷巖帶向西延伸數里,又出現了一道瀑布,名為徐鳧巖瀑布,相傳曾有仙人在此騎鳧,徐徐昇天而名。

山崖邊的巨巖,猶如一隻猴子對天鞠躬,因為當地人稱為“猴鞠巖”,發源於商量崗一帶的直岙溪,流經直岙村“躊躇谷”,從猴鞠巖口直瀉而下,落差242米,飛煙氣勢,一瀉九重天。

宋代詩人陳著在《徐鳧蛟瀑》詩中寫道:

一流瀑瀉九重天,長掛如虹引洞仙。

巖壁鳧飛延歲月,石樑龍滾飛雲煙。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1949年3月7日,下野還鄉的蔣介石,陪同吳忠信、張治中等人遊歷徐鳧巖,贊曰“美麗奇別,世無其比”。

徐鳧巖瀑布口的“徐鳧濺雪”四字,屈武先生,題寫於1987年。

屈武早期為國民黨謀事,1949年國共和談時,擔任國民黨代表團顧問,解放後,屈武先生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

晚年重回蔣介石故里,不知道是何種心境。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每年冬天,徐鳧巖瀑布之下,濺水成雪,造就了徐鳧濺雪的獨特景緻,與屈武的題字非常應景。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近年來,景區內增設了玻璃棧道、房車基地、叢林穿越、攀巖等遊玩項目,特別是2018年玻璃棧道建成開放後,徐鳧巖景區成為了寧波的網紅景區。

玻璃棧道名為凌雲渡,依山勢橫掛于徐鳧巖瀑布東側絕壁之上,如龍繞懸崖。

玻璃棧道垂直高度達200米,長約160米,凌空微步,令人腿軟尖叫,非同尋常的體驗。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雪竇山的最高峯商量崗,商量崗又名“相量崗”,傳説晉時三位高僧在此商量建寺而名,所建之寺,即為現在的雪竇寺之始。

商量崗,地處奉化區、海曙區、餘姚市交界地帶,莽莽林海,風光妖嬈。

1936年,蔣介石在商量崗建成了一棟避暑別墅,中西結合,俗稱中洋房。

別墅內的大廳、會客室、茶室、卧室、醫務室、侍從室、廚房,一應俱全。

別墅建成時,宋美齡曾在門口親手植下金錢松和銀杏樹各一棵,意指金銀富貴。

商量崗開闢為武嶺農場,別墅前面還建成了“冬瓜湖”,置遊船,以供蔣宋到此避暑。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別墅的後面,還建造了一個小型的防空洞,以備不測,進出口不同,可以環繞一圈。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別墅後面有一口水井,水從山土中滲出,清澈透明,無論大旱或是久雨,總是保持着永恆的水位線,不增不減,被譽為“美齡泉”。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特別年代,別墅被毀,餘物僅存一隻鐵搪瓷浴缸和一個鐵製開水爐。

修建別墅時,浴缸由四個人從溪口抬上商量崗。

解放後,林場把浴缸移到了武嶺學校分校舊址的農場幼兒園,用作了烤火盆。

中洋房修復後,浴缸被移回中洋房保存。

沒曾想到,浴缸被拾荒者發現,因浴缸過於沉重,拾荒者用大錘敲碎,分裝六袋運走。

後來經偵查,在溪口的一個廢品收購站追回了現存的殘片。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商量崗與東岙村之間的古道邊,建有武嶺學校分校。

武嶺學校由蔣介石1929年創辦於溪口鎮武嶺門內右側,東岙分校則設立了農事試驗場場部,下設農藝、森林、畜牧、蠶桑、植保等科組,體現了學以致用、造福桑梓的辦學思想。

現在人去樓空,偶有遊人來此回顧歷史風雲,如煙消散。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歷史已被風吹雨打去,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77 字。

轉載請註明: 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曾計劃建成第二廬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