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學習】摸魚兒:又名“摸魚子”、“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等。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宋詞以晁補之《琴趣外篇》所收為最早。雙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雙結倒數第三句第一字皆領格,宜用去聲。
【元】元好問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後踏藕者得二屍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併蒂者。沁水梁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天已許。
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
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
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
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
蘭舟少住。
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卧風雨。
【詞牌】
摸魚兒:詞牌名。唐教坊曲名,本為歌詠捕魚的民歌。又名《山鬼謠》《陂塘柳》《摸魚子》《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宋詞以晁氏《琴趣外篇》所收為最早,茲以取為準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前第四、後第五韻,定十字一氣貫注,有作上三、下七,亦有以一字領下四言一句,五言一句者,可以不論。雙結倒數第三句第一字皆領格,宜用去聲。
這是是元代詩人元好問的一首詞。作者在小序中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悽切哀婉的愛情故事。泰和年間,河北大名府有兩個青年男女,彼此相戀卻遭家人反對,憤而投河自盡。後來人們才發現他們在水中的屍體。由於這一愛情悲劇,後來那年的荷花全都並蒂而開,為此鳴情。故事哀婉,令人動情。這首詞就是作者聞聽此事後,抒發感想,向為爭取愛情自由而犧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顯示作者比較進步開明的思想。此詞與《雁丘河》同為姊妹篇。
全詞寫愛情悲劇,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寫蓮花並蒂的奇觀,由此揭開故事的源頭。下片更是大讚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精神。此詞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見長,情之真,意之切,純情流露。全詞句句有情,充滿對青年男女愛情不幸的同情,充滿對頑固守舊勢力的憤怒,使詞充滿各種感情,運用富雜多變的手法,更增添作者所抒發的愛情故事的悲劇色彩。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
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八日(1190年8月10日),元好問誕生在忻州農村一個世代書香的士大夫家庭裏。由於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沒有兒子,元好問的兄弟有三個,他又是第三。根於中國傳統,他的叔父元格在他生後七個月時,就把他當做過繼兒子,隨即把他帶到掖縣縣令任上。
據記載,元好問天資聰明,七歲就能寫詩,被人譽為“神童” 。他十一歲時,元格在冀州任職,元好問得到了翰林侍讀學士兼知登聞鼓院路擇的賞識,路擇“愛其俊爽,教之為文”。十四歲時,元好問又師從陵川人郝晉卿,博通經史、淹貫百家。到元好問十七歲時,元格被罷去陵川縣令之職,但為了兒子的學習,他仍繼續住在陵川,直到元好問十九歲完成學業,才帶全家離開陵川 。
【學寫詩詞】
《摸魚兒•登山感興》/庚子年閏四月廿六
看青山、幾分春色,
三分渾在煙雨。
翠峯遠巘千巖壑,
總是飛雲橫霧。林嘯虎。
又恰似、萬鈞壓頂風雷怒。
行人愁苦。
悵只有啼禽,千般痴絕,
鎮日競相語。
炎涼度。斜徑蜿蜒信步。
名山原有佳處。
森森松柏王陵繞,
赫赫皇孫丘土。魂幾縷?
君須記、江山今日民為主。
英雄無數。
任風雨滄桑,
花開花落,
詩賦論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