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曾在哈佛和牛津等西方名校擔任歷史學教授、並供職於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的資深學者,為美國彭博社撰寫了一篇讓人非常震驚的文章。
這篇文章宣稱,正在被美國政府以危害“國家安全”為名而懲治的中國企業“字節跳動”及其開發的“美國版抖音”應用TikTok,其所帶來的危害要比“危害美國國家安全”更嚴重,不僅是中國報復西方的“鴉片”,更彰顯了中國的“帝國主義野心”。
這篇文章的作者名叫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彭博社給出的介紹顯示,他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這兩所西方世界的名校教授歷史學,目前他則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旗下的胡佛研究院擔任資深研究員。
(截圖來自弗格森刊登在彭博社上的文章)
不過,這位學術背景“顯赫”的大教授,卻在他昨天發佈在彭博社網站上的一篇評論TikTok的文章中,展現出了比美國政客更為瘋狂和荒誕的觀點。
他認為TikTok並不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而是中國報復西方的“鴉片”,並彰顯了中國的“帝國主義野心”。
(截圖來自弗格森刊登在彭博社上的文章)
當然,在西方頂尖學術界摸爬滾打多年的弗格森,並沒有像美國總統特朗普或國務卿蓬佩奧那樣一上來就潑皮罵街般地攻擊中國,而是在他的文章中循序漸進地勾勒出這條荒誕的邏輯鏈。
比如,他先是表示自己是一個幾乎不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軟件的老派網民,但在親身體驗了一下TikTok之後,發現這款中國開發的APP宛如一種鴉片,尤其是會讓美國的年輕人上癮。
然後,他藉着分析TikTok為什麼會在美國成功、能大量吸引年輕人,“像新冠病毒一樣在美國傳播開來”,引出了他的第二層邏輯——即除了人們本身喜歡圖片多過文字,以及TikTok易於操作、“連白痴都會用”外,更是因為TikTok“基於AI的算法”——TikTok會通過蒐集用户的數據,定製出個性化的內容給用户。
(截圖來自弗格森刊登在彭博社上的文章)
接下來,弗格森又以TikTok的“AI算法”為基礎,引出了他文章中的核心觀點,即TikTok是毒害美國年輕人的“鴉片”,更是中國的共產主義者意圖統治世界的一種“帝國主義野心”。
在“鴉片”論方面,他的論調其實並不新鮮,稱因為“AI算法”是迎合用户的,用户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所以其危害不亞於“可卡因”,而且他還將美國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TikTok對年輕人和女性進行騷擾的事情,全都怪給了TikTok,某種程度上與咱們國內一些人將網絡遊戲説成是毒害青年人的鴉片的論調是一樣的。
(截圖來自弗格森刊登在彭博社上的文章)
真正荒誕的,是弗格森將TikTok説成是中國“帝國主義野心”的論點。他的具體論述方式,是把TikTok從一個手機APP的概念範疇,放大成了一種來自中國的AI技術,然後從這個“中國的AI技術”角度入手,去闡述他的這一論點。
同時,這個對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制度存在嚴重偏見的西方學者,還拋出了三個支撐他這一論點的説辭,儘管這三個説辭都錯得離譜:
1、他認為中國今年在台灣和香港等一系列事件上的舉動,顯示了中國並不只想偏安一隅。
2、他提到中國的一些學者最近撰文稱美國構建的世界帝國秩序正在發生動搖,並認為這説明中國有想取代美國的野心。
3、他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價值觀念”與西方自由世界的完全不同,並宣稱AI技術在中國應用於“奧威爾那種老大哥在看着你”的場景,而且中國的很多AI科技企業都很聽中國政府的話。
(截圖來自弗格森刊登在彭博社上的文章)
由此,弗格森認為中國必定會像美國和西方國家構建現今世界秩序那樣,將中國的“反自由主義”價值觀及其AI技術,通過“一帶一路”輸出到全世界,而且中國也會用這種技術——像當年美國搞蘇聯那樣——對美國進行“文化輸出”。
他在此處還“神經兮兮”地表示,那些認為中國這種“不自由的文明”無法戰勝西方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中國已經通過TikTok在美國發起了“文化層面”的“革命”,讓美國的年輕人開始在TikTok上罵自己的父母是種族主義者了。
(截圖來自弗格森刊登在彭博社上的文章)
以上,便是弗格森認為TikTok是中國“帝國主義野心”的邏輯由來。
最後,我們之所以説他這種荒誕的邏輯,要比特朗普當局的還可怕,是因為特朗普當局對於中國的攻擊,很大程度上出於選情需要,特朗普本人對於中國的不滿,在此次大選之前,也主要集中在相對單一的經濟層面。
而像弗格森這種人和他這種充滿意識形態和冷戰色彩的觀點,則是美國乃至西方世界一直對中國存在敵視的思想根源。在這些人看來,中國的文明和政治體制是一種“蠻夷”,“共產主義”是一種異端,所以中國在國際上越強大、影響力越強——尤其是在西方民間層面的影響力越強大,他們就越會害怕是不是我們這個“蠻夷”要“入關”了、是不是要摧毀他們的“文明世界”了,於是就會對我們越警惕、越焦慮,甚至在這種恐慌之下變得越發無腦起來。
(圖為前兩天美國一名政客居然宣稱韓國流行樂和日本動漫也是中國入侵美國文化的攻勢,搞得韓國和日本網民一臉懵圈)
但我們中國人並不是這麼想的。我們一直期盼着東西方的文明能夠攜手消除這種偏見,尋找到彼此共存的前景和共識——哪怕一些西方的政治勢力一直在逼我們朝着對抗的路線走。
只是,當你看到一個有着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這種學術背景的學者,能寫出這種荒謬且充滿偏見的文章時,這種驚人的狹隘也令人不得不為那前景能否實現而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