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萬載
白雲蒼駒
留下一幢幢祠堂
裝着一段段傳奇往事
江西萬載歷史悠久,人文昌盛,南唐宰相宋齊邱、明代刑部左侍郎郭瑾、清代內閣大學士、禮部左侍郎辛從益等歷代名人從這裏輩出,這裏還是東晉名將謝玄及其孫謝靈運的封地。至今,遺存豐富,保留着明清古祠堂27座、民居、書院等歷史建築6棟,在全國縣城中能如此完整保留眾多古祠堂建築的實屬罕見。
説到古鎮,除了江浙,其他省份的想要C位出陣,得須劍走偏鋒,而萬載古城正是以另類來吸引遊人的眼球。
萬載古城曾是全縣最繁華的地帶,也是萬載的“歷史檔案館”、“老城博物館”,由田下祠堂羣與南門老街兩部分組成,隨着跨省遊的放開,萬載古城也在慢慢復甦……
“多姓氏古祠堂羣”是萬載古城最華麗的瑰寶,是萬載的一張名片,古城內歷史上有“辛、宋、郭、彭”四大姓氏,祠堂最多的要數郭姓,明朝時郭家出了一位刑部左侍郎郭瑾,他的子孫後代建了大量祠堂,有郭氏宗祠、郭綠萌公祠、郭揮公祠、郭南軒公祠、郭瑞公祠等十多座。
萬載古祠堂建築羣是贛派古建築的優秀代表,沒看祠堂,等於缺了一大塊。
首先亮相的是郭氏宗祠,它在古城諸祠中是第一個建造的,始建於明朝天啓丁卯年,規制宏大,與諸姓之祠不同之處在於“惟門外有坊、坊外有池、池外有橋、橋外有店”。
允我先説一下宗祠的主人,郭子儀知道不,唐朝名將、汾陽王的那位,原本是廬陵人,不知怎麼回事,到了百里外的萬載。
入祠是一進山門、二入儀門、三過贊亭、四邁享堂、五登寢堂。全祠用料考究,做工精巧,屋柱、大梁採自深山百年古杉、香樟、楠木等上等木材,精雕細刻,描金繪彩,富麗堂皇。想要參觀它,先得買35元門票。
綠陰公祠是祠堂羣中規模最大、工藝最精的一座,始建於明代,其後毀了又建,最終於清同治丙子年落成,距今有144年曆史。
郭綠陰,是郭子儀的第28代嗣孫,官至明朝的刑部左侍郎,當了17年的官,然後不幹了,隱居田下,建了一座祠堂,他怎麼也想不到郭家建的這一批祠堂會成為後人的旅遊景區。
綠陰公祠曾經是國民黨74軍駐地,1941年3月在上高縣與日軍展開激戰,史稱“上高會戰”。 此戰中國軍隊重創了日軍,阻止了日軍西進的步伐,意義重大。要參觀它,也須買張35元的門票,你錢多人傻,你進去。
走過了一祠又一祠,現在來到了古城西北角的郭瑞公祠,與郭氏宗祠、郭綠陰公祠、郭南軒公祠毗連。該祠始建於明代天啓年間,清代重修,屬土木磚石結構。
主人叫郭萬嘉,號瑞庭,自幼聰明敏達,跟隨父親經營糧食等生意,在江湖上滾打幾十載,積累了萬貫家財,富甲一方。他富了沒忘本,那時就開展了扶貧工作,縣太爺題“奉公耆碩”四字掛於瑞公祠內以示褒揚。
在這個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便會有祠堂、家廟。家國情懷的文化基因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人們無論走到哪裏,身在何方,也不論貧富貴賤,對國家、對祖先都充滿牽掛和敬畏,於是,許許多多以家族、姓氏為代表的祠堂、家廟便應運而生。
眾多祠堂不是成排的,它們分散在各個巷道中,朝向也不同,郭謙公享堂貼近邊井巷,右邊是他的胞弟郭綠陰公祠,並且兩祠祠尾牆相貼,這種建設佈局象徵兄弟和睦,攜手並進之意。祠堂從平面佈局呈“凸”字形,現在的經營者給它掛上了“從泉茶館”的店牌,遊客不注意看的話,很容易忽略祠堂本身。
郭揮公祠,現在是縣非遺文化羣藝館了。
郭南軒公祠被施捨給了一幫窮酸的文人使用,不時在裏面搞些書法、繪畫展覽。600多年來,南軒後裔繁衍子孫上萬人,歷代登科發甲者大有人在,較顯要的有武闈進士郭應魁,被欽點為藍翎侍衞,奉委出征越南國。郭洪喜,由軍功出身、賞戴花翎、參將。郭序,清欽加內閣中書銜,特授興國縣訓導,是郭南軒公祠倡建人之一。
郭衡公祠,同樣是書畫的展示,牆上掛滿了“大作”,富龍我沒讀過書所以沒去仔細欣賞。
祠堂是一個家族的權利中心和議事中心,也是靈魂的安放處,現在被外人不停地踩踏,地下的人睡得還安穩嗎。
前面説了古城是多姓氏祠堂羣,就不可能全是郭家的天下,還有辛家、宋家、張家、易家等等,每一個家族都是望族,這座張爵公祠的主人就是靠造紙發達的,而且是白紙,看通體的白牆就知道了。
如今造紙廠是污染性的企業,他們家樹立了環保意識,改辦喜宴了。
高燕山公祠也是通體的白牆,也轉型為辦喜宴。
同為白色外牆的還有宋緝軒公祠,建造於清同治年間,是一座三進式架構的磚木建築。主人宋階明,字緝軒,其先祖在唐代安史之亂時從外地移民到萬載,別看萬載縣小,卻是個土、客籍混居的地方,土客籍的爭鬥長期存在,宋氏家族一直充當“和事佬”的角色,抹平兩邊的矛盾。
周文公祠的外牆沒那麼白,但也是辦婚宴、壽宴的。
有這麼多辦喜宴的祠堂,在萬載預訂結婚酒再也不是難事,一個電話就可以輕鬆搞定,你們趕緊嫁了吧。
既然花了那麼多錢來整修祠堂,總不能讓它們成擺設,因此除了幾座祠堂純供遊客參觀外,其餘的都派上了商業用場,有的是開了餐館,有的開着茶館。
彭希載公祠,用來開“勝利茶店”了,取這個店名或許是紀念“上高會戰”吧。
作為一座祠堂,你不會覺得它大,但變身茶館了,就感覺體量有點大。
萬載人一直有去茶店喝茶的習慣,俗稱“吃開水”,起源於明清時期,茶水免費,老人家稱上二兩花生米,圍桌而坐,談天説地,一坐就半天。相親的,約上兩家人,點上油餈、扁擔糕、捲餅、麻餈,願意來吃茶,就表示有戲了。
如今,老茶店煥發新生機,成了網紅之地、懷舊之所,男女老幼紛紛湧進,濃香的大碗茶配上各種小吃、點心,與三五好友嘮嘮家常、打打牌,靜下心來享受古城的慢生活。美哉美哉!
龍西祠的牆已斑駁脱落,無疑是當年的貨色,現在華麗變身為“茶顏觀色”。
客官,本店還未開門,請晚些時辰再來,尤其歡迎留下來當老闆娘。
與時俱進的茶館,店名很有政治味。
陳達公祠,變成油坊了。
鮑五甲祠是個例外,終於不是餐館、茶館的命了,而成為了古玩展廳,多少有點脱俗了。
走進展廳,滿屋的古玩,如果是真傢伙,該考慮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來這兒。
聞禮公祠,是三個收小門票的祠堂之一,35元一張,三館通票是80大洋,比北京故宮只貴了20元。
萬載有着“辛家的權勢、宋家的錢財”這句話,辛家祖屋位於南門街中段,為明末清初所建,距今約400年,辛家祖屋為三進三廳,大天井3個,小天井7個,小花園1處,大小廂房42間,整座建築古樸典雅,氣象非凡,人稱“小故宮”。
眾多公祠中有一座不規則的古建築,那是黃氏頃波家塾,當年黃氏家族的私立學校,現今為景區的公益圖書館,是一處靜謐之所、書香之地。
易氏大祠現已開闢為國學研習館,此祠建於民國九年,為三進三廳式宅院,氣勢宏偉,巍峨壯觀,它是全縣乃至鄰縣易氏祠堂的一座總祠。
説到易氏大祠,不得不説易家的兩位狀元,展館通過講述唐狀元易重、宋狀元易乾的故事介紹了相關的科舉文化:如何科考,用什麼墨寶,怎麼個科考流程,如何作弊,又如何防止作弊等等,富龍我看的津津有味!更多的內容本君就不劇透了哈,自己來吧!
這個“考棚巷”的路牌,告訴我們這裏曾經有個縣學考試之所,自古以來俊傑之士無不期望出考棚而上金鑾殿試,脱布衣而加官,魚躍龍門直上青雲,盡展治國安邦之才。
考棚位於原縣衙斜對面,是一長排平房,隨着科舉制度的終結,民國時期縣政府把它拆掉了,改建成了糧倉,希望以後能恢復它的考棚模樣,讓遊客過一把考秀才的癮。
八年前我來過古城,那時叫田下古街,街道和房屋到處破破爛爛,但卻俱煙火氣,現在動了“大手術”,就像一個老太婆去了一趟韓國歸來,雖然臉上的皺紋拉直了,但看上去卻不是那個味。
由綠地集團改造後的萬載古城多了一些新風,少了一些古韻,老街巷裏的原住民已不知去向,到處都是景區標配的旅遊紀念品店。
轉了兩個小時,發現自己來的是一個假萬載古城,跟八年前見過的完全對不上號,怕自己因為見過太多的古鎮,把它們弄混淆了,特意點開當年發的遊記,原來自已的記憶力還好好的。
也不是沒有古董,不能全盤否定它,這個用品就有很多人不認識。
環境確實變美了,有花,有草,還把外地的大樹移栽過來了。漫步於古城,一半徜徉在千年的長河中,一半遨遊在現代的夢幻裏。
如果你以為來到萬載古城,只有古祠堂看,那你就錯了。走過進士橋,就到了景區的南門街,早在古代,南門街便是繁華的商業街,現在仍然是一條民俗特色街,全年無休。
別看這區區一二里路,街道的兩旁盡是小吃商鋪,遊客可在此體驗舌尖上的萬載,麻餈、油餈、剁肉粉、百合粉等美食齊聚於此,芳香四溢,足以征服你的味蕾,正宗的、不正宗的美食小吃,都散發着香味。
這裏有着萬載最正宗最齊全的小吃,同時還匯聚了各地的特色美食,不會踩雷。
浩瀚1800年的深厚歷史,孕育了許多獨一無二的萬載文化和不可複製的民俗瑰寶,其中尤以“開口儺”、“得勝鼓”、“夏布”、“花炮”聞名,它們有着古老的歷史淵源、獨特的文化內涵、稀缺的時代屬性,是萬載古城不可磨滅的精神印記。
萬載夏布,因輕柔勝絲,避暑爽身,作為夏天衣料佳品而得名,為江西傳統特產,早在唐朝夏布就被列為貢品,以“柔軟潤滑,平如水鏡,輕如羅綃”而譽滿全國,遠銷海外,《萬載夏布製作技藝》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遊客到了煙花主題區可以瞭解到花炮的製作工藝,欣賞到精彩絕倫的煙花展覽,帶走關於煙花的文創產品。
與烏鎮的小橋流水不同的是萬載古城沒有穿城而過的小河,因此也就沒有一座座的橋樑。
唯一的橋還是座旱橋,橋名叫再思橋,此橋離萬載縣衙僅五十步遠,清代康熙二十二年由縣丞馮原禮建造,相傳有一户姓劉的人家牛丟了,有人告訴他可能是鄰居李三偷了,他越想越氣,請人寫好狀紙,準備到縣衙狀告李三,當走到再思橋上時,猶豫了很久,想着該不該去告這狀。這時他的妻子追過來告訴他,李三幫忙把牛找到了。姓劉之人慶幸自己沒有草莽行事,後來這座橋被稱為“再思橋”,意為到縣衙“打官司”的人至此應反躬自醒,告誡世人止怒、止訟、止爭鬥,遇事三思而後行。
説古城只有一座旱橋的人,數學肯定是體育老師教的,古城其實還有一座新建的橋,而且叫進士橋,橋下有一條開挖的小溝,只是水不僅渾的,還發着難聞的臭味。
古建民宿,是古城的重要業態元素,走進工藝世家,彷彿置身於一個藝術品之家,裏面有琳琅滿目的工藝品傢俱、精美的古董花瓶和青花瓷器、木製鐵藝、仿銅雕花掛件鏡子、舊木鬥櫃等等,又彷彿是一座博物館。
郭家屋成了裕俊閣民宿,佔地兩幹多平米,外表保持原有建築古色古香的韻味。
店內用了各種古典傢俱、工藝品來裝飾,讓民宿像個大户家的模樣。
除了這些民宿還有其他幾家,沒打算住的我就沒再看其餘的,最後上場的是山水迎賓館,高端大氣上檔次,可它純粹是新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