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之前諾鄧以鹽井文化被人所知,現在因《舌尖上的 中國 》而聞名,此時淡季古村顯得尤為清靜。村裏客棧特別多,幾乎和民宅共存。想選擇望遠處的客棧也不是件輕鬆的事兒,沿着石板樓梯不停往上。

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深山裏的諾鄧,美麗得出乎人們的意料。諾鄧是一個因鹽業而發展起來的聚落,長期以煮鹽為生,曾一度是滇西地區的經濟重鎮。

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諾鄧古鎮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的深山中,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唐朝至今,諾鄧古鎮就一直叫做“諾鄧”,從來沒有更改過名字,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這兒的建築太令人驚奇了,依山而上,層層疊疊,順着坡地山勢而就,建築形式基本上都是典型的白族民居風格,像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顆印"等。一定要站在村下的公路上看諾鄧的房子,好像所有的房屋都立在斜着的一面牆上。

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鹽業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諾鄧村的演變和發展。南詔時“細諾鄧井”的鹽業生產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當時四方商賈雲集,諾鄧百業昌盛,繁榮興旺。諾鄧村每月“趕”四次集市:初一、十五為“大街”,初八、二十三為“小街”。村中街道因山就勢,店鋪基本上北向山坡一面開,街面雖不寬,但店鋪就有幾十家。

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在諾鄧村閒逛,隨便走進一家,或許就是距今已有上百年曆史的老宅。無論是牆頭的雜草,還是灶台的油膩,都赤裸裸的訴説着,這個古村一切的歷史遺蹟。

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在城市呆貫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村子有些破敗,可是這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千年時光的沉澱。村口那個舊井,你很難相信,它為這個村莊流淌了1000年。那青青的石板路,那吊腳鼓樓,那戲台,似乎都在訴説着時光的秘密。

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諾鄧是白族最早的經濟重鎮,現有着滇西最集中的明清古建築羣和明清文化遺存,目前存有的一百多座依山構建、形式多變、風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有玉皇閣、文廟、武廟、龍王廟、欞星門等眾多明清時期的廟宇建築,還有鹽井、鹽局、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以及驛路、街巷、鹽馬古道等古代建築,藴含着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諾鄧的遊子和遠方的客商們始終記得,遙遠邊陲的白雲深處,永遠不變的九千九百九十九級台階的諾鄧古鎮。諾鄧河和瀾滄江支流沘比江交匯處,繞了一個“S”型的大灣子,形成了類似道教“太極圖”的奇妙天然景觀。古人稱之為“太極鎖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3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理這個古鎮從唐朝至今沒改過名字,諾鄧還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