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於現實,忙碌的我們對着四方天地,想象着擁有大把時光的另一個自己:
想找一個温柔的地方,用令人驚歎的湖光山色、用多民族的熱情似火、用嚮往中的別樣生活,來打發囿於城市中的平淡時光。
不用追趕時間被迫早起,也不用把夜晚的閒適浪費於自我麻痹。
這一次,在中國旅遊日,和我們一起,跟着紀錄片「天山腳下」從疆南走到疆北。
體驗遊牧民族的轉場故事、聽塔城的數年時光、看熱愛生活的人民翩翩起舞 ,用「看紀錄片旅行」的方式來回敬生活帶給我們的百無聊賴。
跟着我們,你可以看到新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這些最普通的人和最普通的情感,迸發出的,最樸素卻最動人的力量。
01 伊犁杏花和小騎士
每年春天,伊犁新源縣一定會因為一片原始的野杏林登上熱搜。
這片中世紀遺留最大的原始野杏林位於吐爾根鄉,佔地3萬多畝。因為花期短,想要趕上最佳觀賞時間並不容易。
光是透過鏡頭,就能感受到拂過這片人間仙境的風,帶着杏花的香氣向我吹來。
浪漫的風把花瓣吹落,也把我的感官包裹,看到如此美景,怎能不變得温柔。
哈薩克族牧民的一生,大部分是在馬背上度過的。4歲的阿依布蘭還不會騎馬,爸爸決定要在夏季轉場前教會他騎馬。
從馬背上摔下來的阿依布蘭堅決要自己學會騎馬,但因為個子太小,只好爬到樹上,才騎上了馬。
回到馬背上的阿依布蘭,掛着傷的臉上露出了可愛的笑容。
就這樣,一位哈薩克族牧民與馬相伴的一生,開始了。
02 車師古道連接的生活
全長200公里的車師古道跨越天山南北,連接吉木薩爾和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重要的一環,是新疆歷史上最悠久的交通要道之一。
如今,這條已有兩千年曆史的古道成為了非常著名的一條徒步線路,5-8月是最佳的徒步季節。
牧民們仍在使用這條古道,向天山深處的夏牧場完成轉場,使得古道的生命得以延續。
在車師古道另一頭的吐魯番盆地,以熾熱的火焰山和香甜的葡萄溝聞名。
盛夏的吐魯番,不僅有吃不完的葡萄生津止渴,當地人靠着坎兒井在炎熱的盛夏也依然享受天山冰雪的滋潤。
晝夜温差大,不僅使得吐魯番的葡萄格外甜,還讓當地的居民有了在屋頂睡覺的生活習慣。
在吐魯番的屋頂上,伴着清涼的風,做的夢也一定是甜的。
03 阿勒泰的冬天
冬天的阿勒泰,冰雪之中的禾木鄉宛如一個夢境。
小孩們最快樂的活動就是從屋頂上跳到厚厚的雪地中。
阿勒泰原始的野雪資源,使得這裏的居民還保留了古老的毛皮滑雪板。
他們渴望在嚴寒的天氣裏登上巔峯,像雄鷹一樣飛翔。
阿勒泰的冬天,除了冰雪風情,還有著名的烏倫古湖冬捕。
這種傳統的冬季捕魚方式,只存在於東北松花江和新疆烏倫古湖、博斯騰湖。
烏倫古湖,又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富足的冬天。所以它也叫做福海。
01 塔什庫爾幹開出的花兒
在位於新疆西南部,已有1300多年曆史的“石頭城”塔什庫爾幹。 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學校要組織一場彙報演出,指導老師要從凱巴努和另一名同學中挑選一名領舞。
剛上二年級的夏依達,在演出前和媽媽去了一百公里外的邊防派出所看望執勤的爸爸。
她想邀請爸爸去看她的演出,但夏依達遲遲沒有開口,只是紅着眼眶,聲音哽咽地為爸爸唱起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02 鄯善女子足球隊
在鄯善,這座離沙漠零距離的城市裏,有一支女子足球隊。
她們正在備戰新疆青少年足球聯賽,在酷熱的暑假集訓。沒有專業的足球場,她們便在水泥地和沙漠裏練習。
03 草原放映隊
在塔城裕民,草原上的牧民們正在等待草原放映隊到來給他們放映電影。
很多人已經忘記了,以前一個大院或者一個村的人們,最期待的就是放映隊來放電影。在盛夏的夜晚,抬着小凳,搖着蒲扇,汗流浹背,聚精會神,看一部電影。
在天山腳下,草原上的牧民們仍然靠這種方式看一次電影。
這些故事發生在遙遠的邊疆,甚至在條件匱乏的自然環境中。
他們的成長故事其實與我們並無二異,每一天每一刻的生活都是一樣的。
喀什,有一個百年老茶館。
住在阿瓦提鎮的老人吾布力•艾買提,他每天早上要輾轉巴士和公交車去到茶館點一壺三塊錢的茶,和朋友們在這裏聊天。
碗裏的茯茶香氣瀰漫,就着茶水浸泡過的饢,不止是充飢那麼簡單。這是喀什老茶客們傳統的飲食習慣,老茶館也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老城,還有一段跨國婚戀讓人為之心動。二十多年前,到喀什旅遊的日本遊客江上鶴也對麥合浦來提一見鍾情。
後來,他們二十年分居異地,在跨國家跨民族的婚姻裏收穫最簡單的幸福。
這些普通新疆人的生活,才是構成這個美麗神秘土地最動人的力量。
01 哈薩克族的眼睛
哈薩克族人民崇拜獵鷹,他們一直有訓鷹的古老風俗。父親想把訓鷹手藝傳給兒子,但吾勒普汗一直在外讀書,回到家已和獵鷹有些生疏。
和鷹相處是一件有些危險的事,但經過哈薩克族獵手的悉心照料和培養,獵鷹會成為獵手最默契的搭檔。 如果説駿馬是哈薩克族的翅膀,獵鷹就是哈薩克族的眼睛。兇猛的獵鷹是哈薩克族獵手冬季捕獵的最佳搭檔。
獵鷹和獵手一樣,目光堅毅,望向遠方。
冬季,哈薩克族獵手騎上駿馬,左手牽着繮繩,右手站着獵鷹,威猛瀟灑。這一天,訓鷹家族的兄弟們相約一決高下。
吾勒普汗的獵鷹身手敏捷地抓住了兔子,在這次比賽中脱穎而出。看得出,他已經慢慢掌握了訓鷹這項技藝,父親也應該放心了,訓鷹手藝得以傳承。
02 臨摹克孜爾壁畫的年輕人
梁觀松的工作是臨摹克孜爾千佛洞的171洞窟中的壁畫。
佛教經由新疆傳入我國,古人通過壁畫的形式來宣傳佛教教義,這個洞穴裏描繪的是釋迦摩尼生前的事蹟。
從顏料的調配到臨摹,每一步都要按照壁畫原本的樣子來完成。工作量巨大,他一年只能臨摹5平米的壁畫。
這裏人跡罕至,整日為伴的就是壁畫。每天走過陡峭的山壁,來到洞窟中臨摹,一坐就是很久。
仍不斷有來自新疆及內地的年輕人,投身於寂寞的戈壁中。保存古人的作品,傳承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瑰寶。
03 在血液裏的木卡姆
木卡姆記錄着維吾爾族的社會歷史以及生活,會這門技藝的人越來越少了。 一名年輕的樂師邀請自己家鄉的老樂師聚在一起交流。
那些老樂師平時在為生活奔波忙碌, 很難得能夠聚在一起,激動地互相擁抱。
音樂響起,白髮蒼蒼的老樂師們,立刻變成意氣風發的少年,旁邊的小朋友忍不住載歌載舞。音樂是他們血液裏的東西。
忙裏偷閒,難得的音樂時間,純粹而温暖。此刻,他們盡情用音樂表達自己。
01 蒙古族老人和他的老馬
天山南麓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山草原,兩百多年前,從伏爾加河東歸的蒙古族土爾扈特人在這裏世代生息。
在蒙古族心中,馬是神聖的動物,牧民常會從自家騎過的馬中,選出一匹“神馬”,不能騎乘,也不能宰殺。
那匹老馬,就是鬧日普阿拉西的“神馬”。老馬可能熬不過這個冬天了,鬧日普阿拉西和老伴商量,在這次轉場之後,將老馬放生。
把它放到熟悉的地方,不管它在哪裏過世,狼吃也好,怎麼樣也好,等它過世了,都要把它的頭和四蹄拿回來,放在高高的地方。
在自然中死去,是一種吉祥的歸宿。
等第一場雪花落下,鬧日普阿拉西就會從地平線上看見陪伴老馬度過最後時光的小馬跑回來……
那時他就會知道,老馬已經去了天堂。
02 哈密魔鬼城裏的速度與激情
哈密魔鬼城,是新疆三大魔鬼城之一。暴烈的陽光,彷彿是生命的禁區。
古老的絲綢之路,見證着當代年輕人的速度與激情。
五堡鄉,距離魔鬼城只有20公里。鄉里出了一名專業賽車手,名叫扎克爾,在新疆赫赫有名。
此時的扎克爾,在參加一項重要的賽事——環塔克拉瑪干汽車摩托車越野拉力賽。他希望在家門口取得好成績。
成功大概不是一次兩次的拔頭籌,這次比賽之後的扎克爾又迴歸了平常的生活,但他的成功故事,吸引着更多的年輕人。
路,在這裏,連接起鄉村與世界,青春與夢想。
天山腳下,風光之美多姿多彩,既有壯闊粗獷,也有柔美細膩,每個景象都彷彿能令人心潮激盪。
天山腳下,最美不僅僅是那些白雪皚皚、大漠孤煙、遊牧之地,還有生活在這裏的人民。
作者:羅嬌嬌、褚亞傑、韓雨琪、王景弘、吳偉玲
圖片:《天山腳下》
編輯:鄧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