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並沒有香水之類的物品,那麼古人都怎麼讓自己身上或者空氣中都沾染上香氣呢?
不得不説古人着實聰明,他們都會佩戴一個香囊,裏面裝上香料之後掛在身上。
還有人會將室內放上新鮮的花朵,花兒自身散發出來的香味,就會瀰漫到空氣中。
或者是準備一個香筒用來焚香,這樣不僅空氣會變香,連衣服也會被染上香氣,古代文人尤愛如此。
香筒
香筒也被稱作為香籠或者是熏籠,起源於什麼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載,無法考證。
香筒是一種古老而又傳統的工藝品,是古代在室內用來淨化空氣的用具,也是祭祀的工具之一。
香筒的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將已經制作好的香料放在香筒中,讓香氣順着香筒的筒壁、筒蓋散發出來。
在古代家庭中或者是文人的書房中,香筒是一種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用品,也是屬於一種極其高雅的室內陳設品。
香筒的造型
香筒作為大户人家以及文人案頭的一種陳設品,製作工藝都是非常考究,工藝也都非常精湛。
製作香筒的材質有很多,像陶瓷、金屬等等,多見一些像小葉紫檀雕刻而成的香筒,加上精湛的木雕技藝,極具美觀性。
作為一種兼備觀賞與實用性的工藝品,香筒的造型也是非常精緻,而且大多都是有鏤刻的圖紋。
一般香筒所雕刻的經典圖案有:商山四皓、惠山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賢等等,都是與文人身份比較相適宜的。
香筒的壁身多是鏤空狀的,或是雕刻一些浮雕造型,像小葉紫檀的香筒,外表大氣高雅,非常符合達官顯貴以及文人的身份。
尤其是小葉紫檀香筒,小葉紫檀木材堅硬,顏色大氣,非常適合用來雕刻香筒,而且小葉紫檀高貴的身份,正好能相配文人的地位。
香筒的形狀都是長的直筒狀,上面會有一個蓋子,能夠打開,下面有一個扁平形狀的承座。
香筒的蓋子和底部的內壁中心處,都有一個小孔,可以插放不含籤芯的線香。
文人與香筒
香筒的造型,方便香氣的散發,很多文人在讀書吟詩、寫字作畫之時,都喜歡薰香,得以更佳的妙境。
在明末的書畫家文正亨《長物志》記有:
“香筒舊者有李文甫所制,中雕花鳥,竹石,略以古筒為貴,若太涉脂粉便稱俗品,亦不必置懷袖中。”
從此記載中,可見古代文人使用香筒簡直就是一種風尚,而且比較追崇這種簡明與高雅。
在白居易的詩句中,有這樣的描述:“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香籠所散發出來的香味,能夠薰衣,所以宮女們都依靠着香筒而坐,可見這個香籠是非常大的。
宋代范成大還有“熨斗薰籠分夏衣,翁身獨此去年衰”這樣的句子,都是描寫香筒的。
可見古代的文人墨客對香筒的喜愛之情,至高至雅至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