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水面上蓮葉片片、荷花盛開,遊客在環湖步道愉快遊覽賞景。
出積水潭地鐵站西南口,穿過小銅井衚衕,便是西海。盛夏時節,野鴨繞着荷花嬉戲,小魚成羣悠遊,蘆葦茂盛生長裝點水岸。來往行人或遊憩或閒坐,享受頗有點野趣的湖光美景。電視劇《什剎海》的熱播讓這片老北京地界兒再度成了“網紅”,作為什剎海的一部分,西海也因濕地生態的恢復,成為市民休閒賞景的“後花園”。
陳大姐一家五口住在西海附近的板橋二條。“甭看離得近,原先想在這兒溜一圈特麻煩。走一段就得繞出去,到大馬路上,走二環輔路上再繞回來,來來回回折騰。現在可不一樣了!”陳大姐邊走邊用手比劃着説:“環湖路全打通了,晚上溜達過來乘個涼,心情特好。”
在什剎海地區住了40多年,如今的環湖美景讓陳大姐心裏熨帖的很。此前佔據西海湖邊的3處堵點——碧荷軒酒吧、西海魚生餐廳和山海樓,有的拆除,有的改造,被餐廳圈佔的沿河棧道歸還給了居民,環湖不用再走“冤枉路”。
以山海樓為例,餐廳前臉兒雖然在二環路上,但整體建築依西海而建,因此臨海一側過去無路可走。市民環湖,需要穿行山海樓東側的西海北沿。整治之後,山海樓取消了臨湖的出入口,餐廳後身為行人搭起210米長的水中浮橋,觀荷賞景最是適宜。
近兩年,什剎海地區陸續對西海、後海、前海的環湖步道進行疏通,打通7處堵點,貫通6公里鄰水步道,恢復西海濕地生態,再現碧水繞古都的歷史風貌。作為北京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什剎海地區的整治也為老城復興探索出一條新路。
街道吹哨,部門報到。2018年5月,什剎海街道聯合西城區城管、園林、國土等部門,在大量先期測繪和調研的基礎上,開始打通環湖鄰水步道。當年,景區就拆違4800餘平方米,拆除假山兩座,拆除棧道8米。環湖步道打通後,園林綠化部門進一步提升沿線綠化,建成濱水綠道。
相比熱鬧繁華的前海、後海,西海一帶商家少,景色更顯雅緻。這裏光是荷花就有近30個品種,加上菖蒲、蘆葦、再力花、花葉蘆竹等,豐富的水生植物羣落及多種鳥類生境的營建,讓這裏成為北京核心區內唯一一處城市濕地。
改造建成後的西海濕地公園總面積10.9公頃,其中水面面積7.4公頃,周邊綠地面積3.5公頃。環湖步道上隨處可見的座椅、涼亭為人們提供了可意的休息場所。此外,公園還增設了120根智慧燈杆,既可以實現自動照明、視頻監控,又具備了城市WIFI、PM2.5智能感知等功能。
“真正的歷史文化街區不需要再造什麼額外的景點,這裏的每一處街巷衚衕、綠化水系,每一處文物古蹟、傳統院落,都是講述歷史、傳承文化的最好載體。”責任規劃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邊蘭春長期對什剎海地區開展保護與發展規劃研究,在他看來,以環湖整治帶動周邊發展,在長效治理中精耕細作,才能讓老城居民的生活更加舒坦。
“面向着積水潭,背後是城牆,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老街坊們感慨,老舍筆下什剎海的如畫風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