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誕生於明朝中葉的《西遊記》,是中國幾千年神話小説作品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吳承恩在這部小説中創作了一個井然有序的神仙世界,同時又與當時的現實社會相對應,裏面有着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有克服艱難萬劫,一心求取真經的師徒四人,也有各種殘暴的各色妖魔。作者看似是在講述一個神話故事,其實都是黑暗現實社會的縮影。這本小説成書迄今為止已有500年之久,在任何一個時期,它都能夠吸引大量讀者。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他們師徒四人構成的這個團隊。這四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又會給現代人帶來何種啓示呢?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靈魂人物:成長中的孫悟空

這部神話故事中的第一主人公,自然是孫悟空。還是少年時,最喜歡那個還沒有戴上緊箍咒的齊天大聖,他是上天入地的美猴王,是逍遙自在、不安天命的大聖;從少年步入社會,再成為一個平凡不過的普通人,原來人人最終都變成了孫悟空。孫悟空生來並不是神,他只是一個天生地養的妖怪,如果他也甘願在花果山一個普通的猴子,他永遠不會七十二變,也沒有所向披靡的金箍棒,更沒有十萬八千里的金斗雲。

少年時期的孫大聖,是無所畏懼的,是心懷敞亮的。然而當他準備開始步入正軌,世人皆當他是妖,縱然他本領高強,甚至要遠高於神仙之上,只可惜在神仙世界規定的生存法則裏,孫大聖“實則”是妖性不改,冥頑不靈。其實他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罷了,他無懼於世俗眼光,更難以忍受天庭規則,他去海底搶了定海神針,又去陰曹地府撕了生死薄,孫大聖之所以要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得到神仙們的認可。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後來他被招安,成為了天庭的一份子,當上了一個小小的弼馬温,神仙見了他都要喊一聲尊稱,他又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又一次離開天庭,這一次終於在花果山自立為王,成了妖界人人景仰的齊天大聖。可是這個世界,總有人會給它定製規則,人們也必須生活在這個框架之中,萬事萬物才能夠井然有序。天庭就是規則的制定者,他們為了讓孫大聖回到這個既定的框架中來,不打破他們的現實美夢,竟然將“齊天大聖”的美譽,以賞賜的名義給了他。

只是天庭如若真的認可他,那又為何不邀請他參加蟠桃宴?在那羣神仙的眼裏,孫大聖永遠是一個不懂規矩的異類。然而這個時候的他還年輕,所以為了打破這種規矩,為了改變世人的眼光,他偷吃蟠桃,偷喝瓊漿玉露,破壞了王母的蟠桃宴,隨即大鬧天宮。然而這一次的孫大聖,卻沒有逃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當他被壓在五指山下時,在那幾百年的歲月裏,他認清了現實的殘酷,也終於明瞭想要生活在這片天地裏,即便有通天徹地之能,也終究要被規矩束縛。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所以當他開始跟隨唐僧,踏上西天取經之路時,其實他又何嘗不是在向他所處的那個世俗世界低頭呢。即便他仍然生性活潑,依然在唐僧身邊蹦蹦跳跳,依然快意恩仇、是非分明,可是那個戴在他頭上的緊箍咒,早已經無法讓他昔日裏“我命由我不由天”和踏碎凌霄的氣勢一去不復返,所以他歸入佛家,有了新的身份“孫悟空”。現在的孫悟空,在面對高高在上的神仙的時候需要行禮,在孤立無援的時候要找人求助,手中的金箍棒也不能隨意揮舞。

以前的孫大聖,只是花果山的一個美猴王;而現在的孫悟空,他有了自己需要盡的職責,也被現實生活抹去了一定的稜角,只為了更好的活下去。這其實就是大多人的人生旅程,人們都有過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可是你不可能永遠的做一個少年,因為生活遠比想象中殘酷的多,經歷過無數次的碰撞、跌倒,然後再妥協、改變,這都是每個人要經歷的。至於這種改變到底好與不好,或許只有自己才能告訴他。譬如《西遊記》裏的最後成佛的孫悟空,他在接受法則的同時,似乎也沒有抱怨過這種規則的不好。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唐僧雖不討喜,然而並不無用

如果説西遊記的這幾位主人公里,要選出一位最不受當下大眾喜歡的,或許就是唐僧。這個不分善惡,只懂得善良仁慈的和尚,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甚至他還是一個麻煩所在。或許這與作者急於唐僧的完美清高的人格有關,他只是一介凡人,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走過十萬八千里以後,仍然不慕名利、不羨美色,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信仰。這是古代文人的一種理想人格,就是因為他太過於完美化,如果單純世俗的目光來評價唐僧,這個形象確實不討喜。

唐僧的身上有眾多缺點,比如無能迂腐,只會給自己的下屬找麻煩;再比如自私嘮叨,總是在束縛自己的同時又傷害着別人。他的這些缺點,在現實社會的人身上也是存在的。然而唐僧身上還有一個被作者極度放大的優點,這就是虔誠和信仰。半途放棄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事,尤其是在面對困難之時,找一條輕鬆的路重新開始,或許遠比堅持更加有用。所以“堅持”在當下社會,有時候太不值得一提了。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可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人,真正做到對一件事情虔誠的人,才會成為眾人的榜樣,甚至為眾多人指點迷津。唐僧就是這樣的人,而且他的目標從來不是為了個人能夠得到成佛,更多的是為了天下蒼生。這個看起來一無是處的人,卻絲毫沒有私心。他的那三個徒弟也不是傻子,如果他們的師傅只是為了自己非要去西天取經,他們又怎可會一路苦苦跟隨。這樣的人身上有遠大志向,身邊才會聚集了一幫優秀的跟隨者,才能夠成大事。

凡夫俗子,就是活在當下的豬八戒

《西遊記》裏三個重要角色就是豬八戒,這個形象生來不討喜,他的樣貌甚至連正常人都算不上,而且八戒還好吃懶做,似乎一心只想着貪圖享樂,完完全全就是當下社會里的俗人一個。他不是像師傅一樣不食人間煙火的佛祖,也不是像師兄一樣令人敬仰的英雄,他這更做不到像師弟一樣默默無聞。在這四人之中,豬八戒是最接近現實的一個角色,是真正的活在凡俗裏的一個角色。

他一遇到困難就喊着放棄、散夥,一看到金錢、美色就走不動路,可是這樣的八戒,卻成為了整個團隊裏的搞笑擔當。這一路上如果真沒有一個這樣嘻嘻哈哈,總是找點麻煩的人物,這取經之路未免也太過無趣了。他們的西天取經旅行,其實就是人們走過的人生之路,在你前行的道路上,總是需要一個人,讓你的生活在苦味中增加一點甜味和趣味。或者説完全就像豬八戒一樣活在當下,沒有遠憂近愁,享受現實安穩。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其實豬八戒這樣的性格,是人人都羨慕,可是卻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人們都在儘可能的避免自己成為一個俗人,大家都想活的不為名利金錢所困,都想將日子過得風輕雲淡。可是越這樣想的時候,日子過得反而更苦。因為在你生活的行囊裏面,裝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每天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結果一回頭髮現依舊是為稻糧謀,那些寫在詩詞裏的詩意生活,永遠無法成為現實。

可是人生多短暫呀,這時光匆匆,與其每日將自己困頓於一個難以達到的生活境界,倒不如學八戒一樣開開心心,大大方方追求心中所想,也學會了知足常樂。在人生失意的時候,想一想這位曾經風華絕代的天蓬元帥,竟然被貶下凡投胎為豬,或許自己的遭遇也就沒有那麼差了。平心而論,這個世界上的人大多都是小人物,大多都活在俗世之中,你完全沒有必要逼迫自己成為一個佛,按照自己最高興的模樣活着,才對得起這短暫一生。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筆墨最少的沙僧,絕對不可缺少

最後,這個戲份最少,最容易被忽略的沙僧,當事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的時候,卻不知道沙和尚在這個團隊中絕對不能缺少。沙僧是將這四個人串聯起來的一條鎖鏈,無論是在吳承恩的筆下,又或者是楊潔導演的鏡頭裏,沙僧總是擔當着一個調和者的角色。招呼大家休息的是沙僧,不怕辛苦挑起重擔的也是沙僧,內部出現矛盾,一直在幾面調和着的人更是沙僧,他就是他們這個故事和平秩序的守護者。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在任何一個人社會,沙僧這樣的人都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存在,因為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忠誠和團結二字。他一生勞爾無怨、沉默踏實,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才讓四個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組成了一個牢固的團隊。真的想要成就大事,想要依靠團隊的力量走的更加長遠,勢必要有沙僧這樣看似低調隨和的人存在。這種人的性格顯而易見,卻也是一種極為優秀的品質,人們總是嫌棄沙僧這樣的人太過無趣,可是如果有一天真正的失去了這種角色,才會體會到他的難能可貴。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當然這師徒四人,也各有優缺點。唐僧的迂腐、悟空的自大、八戒的立場不堅、沙僧的墨守成規,這些都是不容被忽視的缺點。但是這樣的角色才是富有魅力的,他們各不相同,卻能夠走到一起,就是因為在這四人的身上,有值得人們學習的為人處事的道理,如此故事才能夠精彩,才能夠流傳百年。

(感謝閲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29 字。

轉載請註明: 戲説《西遊記》:性格迥異的師徒四人,展現當下中國人性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