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 不負韶華

新湖南客户端訊(記者 曾璽凡 攝像 龍力 剪輯 柳心怡 攝影 劉廣糧)7月9日,持續的雨水天氣為星城長沙加上了一層冷色濾鏡,伴着淅淅瀝瀝的雨滴,記者來到了位於黃興路北口與中山路交匯處的中山紀念亭,儘管是工作日,仍有不少遊客前來參觀打卡。這座見證了近80年來長沙城市變遷的鐘樓,在2006年公佈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而負責保護管理它的,是成立於2015年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長沙近現代文物保護管理中心。除了中山亭,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暨蔡和森故居、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湖南自修大學舊址、李富春故居等文物保護單位也都在管理中心的守護下,煥發出新時代的光輝。

薪火相傳 不負韶華

“濟濟新民會,風雲一代英。溈痴盟眾士,榮水泛流觥。佳氣鬱衡麓,春風拂郡城。莊嚴公約在,擲地作金聲。”7月2日,兩位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的場館講解員彭詩昱、陳立穎在蔡和森故居門前將一首《新民學會詩》娓娓道來。於她們而言,朗讀既是本職工作,又是值得驕傲的熱愛。因此當得知“郵政杯”2020湖南日報朗讀者主題活動啓動時,她們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7年前,播音主持科班畢業的彭詩昱加入到了新民學會舊址,從此開啓了她的講解生涯。大大小小近千次的講解接待中,她不斷向觀眾輸出着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紅色魅力。

“儘管講解次數頻繁,但在講解之餘我們也需要經常充電,如讀書看報、參觀兄弟場館等,7年來的專業積累也讓我對紅色文化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自豪感。”彭詩昱告訴記者。

“聲音的傳播對受眾感悟紅色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提升了管理中心的社會關注度和認同感。”長沙近現代文物保護管理中心主任譚雙山説,講解員們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對紅色文化都心懷敬畏和敬仰,所以不論何時何地講述革命故事,他們都會以最好的狀態來呈現。而攜手“郵政杯”2020湖南日報朗讀者主題活動,共同為傳承紅色文化貢獻力量,則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薪火相傳 不負韶華

傳遞:黨建引領的踐行者

譚雙山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長沙近現代文物保護管理中心堅持黨建引領,在多彩的黨建活動中推動文化傳承。自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長沙近現代文物保護管理中心黨支部紮紮實實搞學習,老老實實做檢視,切切實實抓整改,有效地推動中心黨員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為把主題教育落到實處,管理中心已開展或正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文化”先進個人評選、“長龍青年手拉手——圖書捐贈”“清潔母親河,我們在行動”“我來想辦法”等活動。

3月10日,長沙近現代文物保護管理中心以學雷鋒月為契機,發揮黨員、團員青年在疫情防控中的先鋒模範作用,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大街小巷、居民小區,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和值守工作,並配合社區做好返鄉返崗返工人員的登記管理、體温檢測、秩序維護等志願服務。志願者們積極行動,在疫情防控行動中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為了參與“郵政杯”2020湖南日報朗讀者主題活動,長沙近現代文物保護管理中心精心準備,號召全員參與。“這是向社會宣揚積極向上的精神生活態度,展現社會責任擔當的一種體現,也是豐富黨建活動的一種方式。”譚雙山説。

薪火相傳 不負韶華

傳承:讓紅色文化入情入心

2019年,長沙近現代文物保護管理中心各場館共計接待觀眾220428人次,團隊講解1600批次。全年無有效觀眾投訴,重要接待活動零失誤。然而出色的成績單背後,卻長期存在着一個不小的“尷尬”。由於場館限流、停車難等問題,致使大部分受眾無法前往場館實地參觀,管理中心的服務也始終趨於被動。

如何讓紅色文化入情入心?管理中心選擇主動進行宣傳,與受眾進行雙向互動。2019年,他們還將場館“搬進”了校園,開展了94場“紅色經典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為全市各區縣94箇中小學的師生送去了生動有趣的紅色故事。

譚雙山告訴記者,紅色紀念場館不應該只是枯燥呆板的陳設,而應是開啓孩子對文化、歷史、科技、藝術、自然等興趣大門的鑰匙。“流動場館走進學校,是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交融,深受師生歡迎。一堂堂鮮活生動的紅色故事,激發了孩子們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激發了孩子們對家鄉歷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2020年,管理中心將繼續夯實舊址故居的修繕保護工作,並將實施新民學會舊址消防工程、完成新民學會舊址文物本體修繕設計、新民學會舊址保護規劃發佈、省工委舊址復原陳列及周邊環境整治等工作,不負韶華,繼續將紅色文化傳承發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8 字。

轉載請註明: 薪火相傳 不負韶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