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七星關區梨樹鎮:昔日“荒山”變“梨園”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休閒

碩果累累壓枝低,梨香四溢滿鄉村。金秋九月,走進七星關區梨樹鎮保河社區梨園基地裏,梨香撲鼻而來,只見梨子壓滿枝頭。在陽光的照射下,裹住梨子的金黃色套袋顯得分外耀眼,基地處處瀰漫着豐收的喜悦。

“再不來,梨子就沒有啦! ”

“要100斤是吧,我們馬上去摘,給你打包好。”

碩果累累。

保河社區的梨子種植大户吳道武,接着一個又一個訂購電話,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他告訴筆者,“我家的生態梨皮薄和核小,清脆可口,香甜多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高峯期的時候,一天要賣幾千斤!”

吳道武種植梨子已有20多年曆史,梨園也從最初的10餘畝發展到現在的60餘畝。如今,吳道武的生態梨基地人氣滿滿,種植有黃花梨、金秋梨、秋月梨等11個品種,採摘期、銷售期可從7月延續到次年1月,年產值可達40餘萬元。

梨樹鎮保河社區梨園內,果農查看長勢。

“從1997年開始,保河社區就開始種植梨子,但那時候梨樹無人打理,結出來的梨子品質和口感都不好,還有好多山都是荒山,看着實在是太可惜了。”吳道武説,在沒發展生態梨產業之前,他和妻子常年在外務工,有着幫助別人種植、出售水果的經驗。

“在外邊學到了經驗和技術,為什麼不回到家鄉發展呢!我覺得發展水果產業是很有前途的。”吳道武説,保河社區地理環境優越,離城區也就幾公里,還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都很適合發展梨產業,於是他便決定回到保河,發展生態梨種植。

梨樹鎮保河社區梨園,成熟的梨子壓彎了枝頭。

吳道武的生態梨大獲成功後,他還不忘帶動身邊的農户一起發展,無償給農户們提供技術指導,帶動周邊居民就業增加收入,“我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大家都共同富裕,我們的口號是一個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

而如今,吳道武家售賣的生態梨產業發展帶給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保河社區裏像吳道武這樣的種植大户還有10餘户,社區生態梨的種植面積達3500畝,助力社區400餘户農户找到了增收致富之路。

剛採摘下來的梨子,準備售賣。

2016年,為進一步發展梨產業,打響“保河梨園”的品牌,保河社區專門成立了隆康金秋梨種植專業合作社,聘請專業公司對保河梨進行設計包裝,創造了“保河生態梨”品牌,並和當地羣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統一技術管理後,羣眾自行流轉土地種植,積極參與產業發展進程,享受產業發展的紅利。

經過一年又一年的摸索,保河社區終於實現了梨樹漫野,年年碩果累累的目標,昔日的荒山也變成了“花果山”,梨產業已成為社區的主導產業。

梨樹鎮保河社區梨園,成熟的梨子。

如今,保河社區的山頭綠了,公路寬了,房屋亮了,經濟發展起來了,羣眾腰包鼓了……人均純收入也從2000年的不足300元,到如今人均純收入超10000元,家家户户脱了貧,靠梨走上了“致富路。”

同時,隨着鄉村旅遊逐漸興起,保河社區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圍繞綠色梨園建設,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之路,把保河社區打造成為有產業、有文化、能致富的特色鄉村。(圖/文 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