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小流域建設,究竟是什麼?

清潔小流域建設,究竟是什麼?

悠悠晚風,河水清清。傍晚,長興鎮潘石村大田民宿裏,遊客們吃過晚飯來到民宿旁的河岸散步。另一邊,看着家門口的河道碧波粼粼,民宿主邵先生也感到舒適愜意,“3年前,這裏還是兩個水坑,環境遠沒有現在好。”邵先生告訴記者,經過治理,現在河道已經完成“大變身”,不少民宿的回頭客也都紛紛稱讚河道的新風景。而這只是長興村級河道煥新的冰山一角。

積極推進區域水系治理

村級河道是水網體系中的毛細血管,雖處於末端,卻和老百姓生產生活貼得最近。“以前,我們村裏逢下大雨必澇。”潘石村村民黃阿姨告訴記者,大雨一下,小河滿了,積水就漫到路上,出行都不便。問題背後其實是河道蓄水排澇能力的嚴重不足,“在長興團結村、潘石村、建新村這3個村的村域範圍內,之前沒有一條連通的東西向的引排通道,村級河道多是斷頭河或是大水坑。”長興鎮水務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再加上這裏地勢偏低,水易積難排。

清潔小流域建設,究竟是什麼?

為改變現狀,長興決心要推進區域水系治理。2020年,長興開始在團結村、潘石村、建新村三個村的村域範圍內,積極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新開河道6條段,長度約6公里,溝通村級河道10條,形成環狀行洪排澇體系,到今年,項目建設已經全部完成,阡陌交通的小流域水系已經形成。

集中連片的綜合治理

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土方高高堆在一側,新開河道的工作場面異常火熱。望着家門口即將煥然一新的河道,潘石村村民老陸既開心又有些發愁,新開河道要從自家輔房通過,不僅房子要拆除,新河道離主屋距離也變近了,“河岸要是坍塌會不會影響房子根基”,老陸不太放心。

清潔小流域建設,究竟是什麼?

也有一小部分村民同老陸有一樣的想法。鎮水務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儘管新開河道設計都是基於原有水系為基礎,但由於距離較長涉及的範圍較廣,這其中有需要開挖老百姓家中的自留地,也有新開河道穿過老百姓自建房的情況。老百姓期盼着新河道,也一樣關心自身利益。這就需要在建設推進中全盤考慮。“生態清潔小流域與普通的河道整治有根本不同,就是從單條河段整治轉變為集中連片治理,也從單項功能治理轉變為生態綜合治理。”鎮水務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像老陸家這樣的情況其實不用擔心,綜合治理中,建設方同步在關注水與岸,部分河段兩側建起了護岸,坍塌現象基本不會發生。之後,開挖老陸家河段時,考慮到河道與房屋距離較近,該河段附近還額外加固了護岸結構。

新增耕地面積6.15畝

生態清潔小流域的內涵不止水與岸,還有與此相依相靠的田林路宅。水“活”了,田林也一樣迎來了“新生”。為了確保“田林水”總體平衡,項目還填埋了20個溝渠坑塘水體,新增耕地面積6.15畝。這些耕地原本是分散在各處的小微水體,規模小、流動性差,很多已經成為黑臭水體,填埋後,水體污染消除,成片耕地顯露。特別的是,填埋水體用的土地就是來自於另一邊的新開河道工程。“我們將新開河道挖出的土方進行處理後,全部再重新利用。”建設方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這些新增的耕地大部分都已經種上了農作物,長勢良好。

清潔小流域建設,究竟是什麼?

水網與土地的重新“編織”,讓區域內的生態系統環境更加和諧,也給居民帶來了獲得感。“沿着河道散步,茂盛的花草、大片的農田讓人感覺很舒服。”不少村民看到村裏的新變化,河道與田地散落在大片的農宅中,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道自然新風景。

實際上,長興村級河道整治是崇明滾動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的一個典型案例。今年,包括長興鎮在內,全區共有7個鄉鎮陸續建成了一批生態清潔小流域,鄉村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作者:史博臻 姚紅梅

  編輯:商慧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6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潔小流域建設,究竟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