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原名承天門,意為“承天啓命,受命於天”,表達了當時人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美好祝願。它的設計者是明朝時期大工程師蒯祥,他們家世襲工匠職位,他這一代曾經做到了工部侍郎,主管天下的大工程,曾主持修建過北京皇宮、皇宮前三殿、長陵、獻陵、隆福寺,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裕陵等,手藝那是沒得説的。
後來天安門又經歷過清朝、民國時期,始終屹立不倒。在這段時期,天安門做了一些改建,將城台改為13米高,並且在下面加上了1.6米的漢白玉須彌座。天安門上的鋪着紅色的磚,城樓以面闊九間,進深五間象徵《周易》裏代表皇帝的乾卦第五爻:“九五,飛龍在天”。在這個時期,承天門被改為天安門。
作為當時最為宏大的城門,天安門是皇權的象徵,也是中國最高權力的象徵,只有皇帝才能夠從最大的中門走進去,而其他人則要尋找與自己身份對等的位置進入。如果違背了禮儀,犯下了僭越之罪,處罰是相當嚴重的。如果是不小心走到了皇帝該走的位置在,指不定還會被判下謀反之罪。
不過封建腐朽統治在1912年結束了,清朝皇帝溥儀宣佈退位。1949年,戰勝了國內外一切阻止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勢力之後,人們開始謀劃建國的首都問題。最終以選票的形式,北京以1票的優勢勝過了西安,作為新中國的首都。為了讓這座城池的大門更加適應人們愉快的氣氛,1949年8月9日,人們對天安門進行了簡單的修飾和裝點,以最美的姿態迎接開國大典。
1952年,忙完了開國大典和其他瑣事,人們決定對這座古老的城門進行大規模的修繕,在不改變城樓主體結構的情況下,對它的老、舊、破、損部分進行改造,這距離它在1690年的大修已經有260年了。人們對城樓上的角梁等細微部分進行了翻修,並且為高高的城樓增加了霹雷針,希望保存這座明朝的大門一直到永遠去。
然而這座城樓畢竟500-600多年了,雖然人們都想不影響它的主體結構來保存它,但是作為一個近600“歲”的老人,它終於還是不行了。1966年,邢台發生地震,天安門的部分樑柱發生了很大角度的傾斜,產生了嚴重的安全隱患。雖然人們也曾拿鐵箍來對它進行加固,但是這終究是棟“危房”。
於是,在1969年,人們開始準備對整個天安門進行重建。雖然是重建,但是還是儘量保持天安門原來的風格,只是在尺寸上有所加大。比如原來的天安門城樓只有33米多高,而如今則設計為34.7米,比原設計高了83釐米,以突出我們新時代要創造新的高度。其他的細節很少改變,只有原來勾頭滴水瓦頭的龍紋被換成了葵花紋。
在拆遷舊的城樓時候,人們在天安門最高的脊瓦處的琉璃瓦當中發現了一個精緻的金絲楠木盒,刨開瓦片,工人激動地説到:“終於找到了!”只見這個小木盒子大約30釐米建芳5大小,外面刻着精美的二龍戲珠圖案,人們打開木盒之後,發現裏面有塊拇指大的紅寶石、硃砂,還有黃豆、高粱、黑豆、穀子和玉米等五穀,人們趕緊將這些東西交給專家。
專家得到後,驚呼:居然是它!原來古時候天子經常以五穀來祭祀上天,而這個小盒子很明顯就是天子給上天的祭品,所以它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另外它的盒子也是非常高貴的金絲楠木,圖案也具有研究價值,後面成為了我國的一個重要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