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考古專家考察陶寺古墓有意外發現,揭露了堯帝不為人知的秘密。夏朝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何説夏朝的出現僅是意外?這一切的謎團都要從陶寺古墓中説起。

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陶寺遺址是在山西臨汾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主要以龍山文化為核心,其前身是處於過渡階段的廟底溝二期文化,是仰韶文化過渡到龍山文化的階段。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陶寺文化與廟底溝二期文化之間並不存在直接聯繫。

雖然廟底溝二期文化是介於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之間,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在廟底溝二期文化中發現任何遺址,而陶寺文化卻有很大不同,甚至還發現了規模宏大的城址。考古專家在發掘過程中,也沒有發現兩種文化之間存在明顯的繼承關係。

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另外就是在喪葬文化方面,在陶寺文化的早中期的時候,比較流行用豬骨進行陪葬,在很多陶寺文化時期的貴族墓葬中,都發現了豬下頜或者是整副豬骨架。在陶寺文化興起之前,晉南地區在2000年的時間裏都沒有出現過這種喪葬文化。

但是在距離晉南地區千里的山東大汶口文化,就有用豬下頜或者是豬骨架隨葬的習俗,與陶寺文化有着同樣的喪葬文化。陶寺文化在晉南地區顯得比較突兀,與其説廟底溝二期文化與陶寺文化之間是否存在繼承關係,倒不如説前者是被陶寺文化侵佔了。

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根據目前研究出來的陶寺文化,很多人認為夏朝出現只是意外,那麼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嗎?陶寺又是上古時期哪位人物的聚落呢?其實早在很多史料中就有説明,比如《帝王世紀》、《山西通志》等。

在《帝王世紀》中有詳細介紹:“堯初封唐,在中山唐縣。後徙晉陽,及為天子居平陽”,對於記載中的堯都平陽(臨汾古稱),在《山西通志》中也出現過,具體記載如下:“堯受封於陶,年十五改國於唐,故又號陶唐氏”。包括後來的《詩經》,也提到過堯都平陽。

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雖然這些歷史文獻中的記載有所區別,但是對於堯都平陽的介紹肯定無疑。在晉中地區、山東日照的堯王城遺址中,考古專家發現了帶有陶寺文化色彩的諸多文物,比如高領折肩壺、折腹盆等。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以及考古發現,專家認定了陶寺就是帝堯的都城。

不過通過歷史資料以及考古發現,都證實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陶寺並不是堯部族的起源地。換個簡單的説法就是,堯是外來的身份,並且以陶寺文化驅逐了廟底溝二期文化,然後佔據了平陽。對於這種結論,我國多個領域的專家都進行了驗證。

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分別收集了陶寺早期、陶寺中期、陶寺晚期的人骨和人類牙釉質的鍶同位素,並將這些數據進行了詳細對比。通過比對發現:陶寺早期人羣與陶寺中晚期人羣並不是同一個族源。

在文章開頭就提過,廟底溝二期文化與陶寺文化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繼承關係,包括在很多考古發現中也沒有相關證據。而這些也充分的證明一件事,那就是堯帝並非是通過和平的手段遷移到陶寺,而是通過暴力手段侵佔陶寺。

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在史書《逸周書》有詳細記載:“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郭不脩,武士無位;唐氏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西夏以亡”。這段記載非常明顯的展示了兩個消息,一個是被堯帝推翻的西夏部落,另外一個是夏族部落不擅長武力,而且不修築城邑,才給了堯帝侵佔的機會。

如果有證據可以證明堯帝就是陶寺文化的創始人,那麼在《逸周書》中出現的西夏部落,其實就是受到堯帝驅逐下所形成的部落羣。而這個西夏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後來建立了夏王朝的夏后氏部落。

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當廟底溝二期文化徹底被陶寺文化驅逐之後,有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它的消息,直到在豫西地區又出現了同類型文化。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在這裏又形成了新的文化體系,即王灣三期文化,也就是後來的夏文化。

按照歷史資料的記載以及考古的發現來看,可以大致整理出一套流程,就是以夏鯀核心所形成的部落,他們最早出現在陶寺一帶,他們先是在晉南地區開創了廟底溝二期文化,但是夏部落又不擅戰,結果被外來者堯帝推翻並驅逐。

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後來以夏鯀為首的夏部落向豫西逃亡,並在豫西建立了崇國。在鯀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大禹就改變了治國路線,為後來夏王朝的建立埋下了伏筆。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如果堯帝沒有侵佔陶寺一帶,那麼夏部落可能還在某處享受安逸時光,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夏朝了。因此,夏朝的出現真的只是意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1 字。

轉載請註明: 夏朝出現僅是意外?陶寺古墓出現證據,揭露堯帝的秘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