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島守島人:一人,一島,一生情

大黑山島守島人:一人,一島,一生情
大黑山島守島人:一人,一島,一生情

閒暇時間的王茂勇習慣一個人看海。攝影:張維康

□ 本報通訊員 王 斌

本報記者 楊燁瑩

一個人,一座島,一片海,三十三年。這名孤獨的守望者,也是無言的掌燈人。他就是國網長島供電公司“五星級”網格經理王茂勇。

王茂勇所在的長島曾經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對於海島人來説,電的意義非同尋常:有了電就有了燈,有了電就有了光,就有了指航的燈塔。電是海島人的希望和信仰,這一觀念早在他年幼的心裏就已生根。

早年的海島是由柴油發電機自行供電,而王茂勇的父親就負責管理維護所住的大黑山島島上的柴油發電機。兒時的王茂勇經常跟着父親來發電機房,每當機器一響,全島燈光亮起,沉寂的孤島便一下子變成歡聲笑語的天堂。因為電,父親在島上倍受尊重。而這份小小的榮光也成為王茂勇與電最初的情緣。

1989年,在長島完成了初中、中專學業的王茂勇,迎來了人生的重要抉擇:走出去,還是留下來?走出去,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更大的世界、更廣的視野;而留下來,意味要與這個閉塞的小島終生相伴。心懷對電工職業的嚮往,王茂勇最終還是選擇留下,成為了一名像父親一樣能給海島帶來光明的人。

王茂勇值守的大黑山島面積只有8.5平方公里,四面環海、交通不便、環境閉塞,生活單調且乏味。對王茂勇個人來説,再艱苦、再惡劣的環境或許都能忍受,但對於孩子和家人,他常懷愧疚。

大黑山島只有一所普通村辦小學,教育水平相對落後,很多村民為了孩子教育都選擇了離開。王茂勇的女兒在島上讀完了小學,讀初中只能去往長島。寒來暑往、春夏秋冬,數百次穿行在大黑山島和長島之間的遼闊海域,對一個十幾歲的女孩不可謂不危險,而作為父母也不可能不擔心。為了女兒的教育,王茂勇不是沒想過離開,他也有很好的機會離開。

近些年,隨着全電養殖、全電育苗成為漁民致富新途徑,電對養殖業愈發重要。憑藉過硬的電力專業技術,王茂勇成為水產養殖户爭搶的技術工。曾有多家養殖場、育苗場三番五次聘請王茂勇當電工,不僅工資高,工作也相對簡單輕鬆,更為關鍵的是,能離開大黑山島就近照顧女兒。

面對如此誘人的選擇,王茂勇不是沒有心動過。但最終,他還是抵擋住了誘惑。“家鄉建設需要電,島上村民需要我,我一輩子幹好電工這一件事就夠了。”

海島的清晨,天亮得更早一些。王茂勇每天早晨都要開着皮卡車繞海島轉一圈,用王茂勇的話説“不轉一圈心裏不踏實”。雖然工作地點離家很近,但一忙起來,王茂勇經常連回家吃飯的空隙都沒有,妻子也總會把飯給他送到工作現場。時間久了,妻子也記住了大黑山島的大部分杆號及變壓器箱號。

令人稱歎的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33年來,王茂勇保持了職業生涯“零投訴”“零事故”。而且,如今王茂勇的服務早已沒有了界線,只要與電相關的事情,村民都會第一時間“找勇哥”,家用電器維修、新蓋房屋佈線……這些本不在職責範圍的工作都成了王茂勇分內的事兒。

幾十年來,夫妻倆沒有在家吃過一頓年夜飯。每年的除夕夜,王茂勇都是在供電所裏度過,而妻子也會早早把供電所裏的衞生打掃好,貼上福字、春聯,兩人共同守護着海島的這份光和亮。

光榮在於平淡,艱鉅在於漫長。33年堅守,王茂勇從島民口中的“小王”變成了“老王”“勇哥”。

從青澀少年到兩鬢泛白,王茂勇把整個青春都留在了大黑山島。黝黑泛紅的膚色,是長年烈日暴曬的勳章;紅腫堅毅的眼神,是海風日夜吹刮的印記;黑白相間的頭髮,是歲月對守島人的洗禮。

一輩子幹好一件事。王茂勇守島33年,守住了初心,更守牢了人心;守住了海島的供電,更守住了海島的發展。如今的大黑山島憑藉旅遊和漁家樂日益繁榮,進島遊玩的旅客絡繹不絕,島上漁家樂有100多家,旅遊旺季幾乎每天爆滿。

王茂勇點亮了漁民的燈塔,點燃了經濟的引擎。曾經,當絕大多數人選擇“走出去”,王茂勇選擇“走回來”;如今,在澎湃電力的加持下,欣欣向榮的海島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裏。

王茂勇是一個人,更是一類人、一羣人。長島12個供電島嶼,12座璀璨明珠,每座島上都有像王茂勇一樣的守島人,他們和王茂勇一樣默默矗立,用自己的青春和年華守護着海島的光明。

一個人,一座島,一片海,一生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4 字。

轉載請註明: 大黑山島守島人:一人,一島,一生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