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同質化 72.9%受訪者期待景區推出契合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徐欣怡

拒絕同質化 72.9%受訪者期待景區推出契合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十一”長假剛過,你的出遊體驗如何?提升出遊體驗,景區需要怎麼做?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提升出行體驗,72.9%的受訪者期待景區因地制宜,推出契合遊客需求的個性化產品,57.6%的受訪者期待發展周邊飲食、住宿等配套產業。

  72.9%受訪者期待景區因地制宜,推出契合遊客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湖北宜昌教師孫全非常喜歡民俗文化,經常去相關的旅遊景點,“我希望有更多民俗文化的體驗活動,比如沉浸式表演,或者能讓遊客深度參與的項目。之前看過民俗表演,表演者穿着少數民族的衣服跳當地的舞蹈,新穎有趣,互動性強。這樣的表演收費高一點我也可以接受。但如果演出形式單一,很無趣,收費還很高,大家的體驗感就不好了”。

  提升出行體驗,72.9%的受訪者期待景區因地制宜,推出契合遊客需求的個性化產品,57.6%的受訪者期待發展周邊飲食、住宿等配套產業,56.5%的受訪者建議提升景點周邊基礎設施建設,50.7%的受訪者建議定期推出不同主題的活動,增加趣味性,50.1%的受訪者建議積極開發二次消費產品,不斷豐富遊客選擇,40.7%的受訪者建議注重員工服務質量,提升遊客旅遊體驗。

  浙江杭州某公司職員徐菁希望景區可以維持好整體環境,完善周邊的配套設施,比如景區周圍的農家樂、旅店等都要提高品質,同時推出一些個性化的產品、紀念品。

  “現在大家都很喜歡傳統文化。一些歷史感很強的景區,可以提供換裝服務,讓大家穿上相應朝代的服飾,參與更多有沉浸感、參與感的項目,體驗會非常特別。”浙江杭州某高校在讀研究生於伊琪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劉德謙建議,提升旅遊過程中的文化體驗,比如説博物館,靜態的展出是很重要的,能增加大家的系統知識,但我們還應該探索在展出中增加遊客的參與性,讓文物“動起來”。“有一次我去參觀河南省博物館,有編鐘等樂器的演出,講解的人對古典樂很瞭解,可以對各種樂器,以及上面的繪畫,做出生動的講解,讓大家的認識更系統、體驗更好”。

  孫全覺得景區可以挖掘自己的優勢,在自身特色的基礎上增加項目,遊客能收穫在其他地方沒有的體驗,才會願意來消費。

  68.8%受訪者表示出行要自覺遵守當地疫情防控管理規定

  當下全國多地疫情仍然反覆,68.8%的受訪者表示出行要自覺遵守當地疫情防控管理規定,65.3%的受訪者建議注意個人衞生防護,60.2%的受訪者建議避免扎堆,錯峯出遊,56.8%的受訪者建議出行遵守景點限流措施,提早預約,56.3%的受訪者建議遊玩就餐前洗手消毒,使用公筷,53.0%的受訪者建議儘量與遊人保持“一米線”安全距離,49.8%的受訪者建議文明出遊,愛護生態環境。

  孫全建議,在出遊之前就要關注一下自己所在區域和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注意自身防護,準備好一些必備的防護用品。

  於伊琪説,現在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很多景點限流,這樣反而提升了遊客的出遊體驗,一天內進入景點的人不多,不會出現來景點“看人”的情況。

  劉德謙説,當下疫情防控還是第一位的,不管是招攬遊客的措施,還是旅客出遊的選擇,都應該謹慎一些。在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選擇適當出遊。

  於伊琪認為,首先要注意當地的防疫政策,因為有些地方需要提交48小時的核酸陰性證明,去之前要把這些事情都計劃好。

  徐菁覺得出行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做好疫情防護,比如出門一定要記得帶口罩,也要調查清楚所在地的疫情防控政策,是不是需要提供核酸檢測證明等。同時還要保護我們的環境,文明出遊,不要隨地亂扔垃圾。

  於伊琪也表示,不要去人流量過於密集的地方,不要參加大型聚會,儘量去看室外的自然風光。

  受訪者中,一線城市的佔36.3%,二線城市的佔39.9%,三線城市的佔15.7%,城鎮或縣城的佔8.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0 字。

轉載請註明: 拒絕同質化 72.9%受訪者期待景區推出契合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