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村落眾多,出名的也不少,但是真正擔起“千古第一村”名號的,還是江西撫州流坑村。流坑村,位於江西省
贛中
地區的烏江之畔,整個村莊外有烏江環繞,內有村牆、門樓,看上去儼然是一座規整有序的城池。
這是一座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四周青山環抱,三面江水繞流,山川形勝,鍾靈毓秀。流坑以規模宏大的傳統建築,風格獨特的村落佈局而聞名遐邇。其建築類型之齊全、保存之完整,在國內自然村中實為罕見。由於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該村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縮影,並有"千古第一村"的美譽。
村中現有明清古建築及遺址計260餘處,其中明代建築、遺址19處,還有重要建築組羣18處、書屋等文化建築14處、牌坊5座、宗祠48處、廟宇8處。另有古水井、風雨亭、碼頭、古橋、古墓葬、古塔遺址等32處。
流坑村的開宗,可追溯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始屬吉州之永豐縣,南宋時割隸撫州之樂安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祖上由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至今董姓還是佔絕大多數,此地董氏尊西漢大儒董仲舒為始祖,又認唐代宰相董晉是他們的先祖。時有“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和“歐(歐陽修)董(流坑董氏)名鄉”之美稱。
明代中葉,村子在族人的規劃、營造下,形成了七橫(東西向)一豎(南北向)八條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設置門樓,門樓之間以村牆連接圍合的格局。巷道內鵝卵石鋪地,並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統。流坑村是古村文化的經典,是我國古典民居建築中的明珠,也是為數不多的人類文明的瑰寶。
流坑村的民居反映了古代宗法結構的秩序,它有層次,有空間,充分地表現出了它的整體美,深邃美
;
高峻的青磚馬頭牆,把灰瓦的雙坡屋頂,半掩半露地隱在了重重疊疊高牆的後面,儘管高牆早己斑駁不堪,但,斑駁中卻透露着古典的滄桑美。就連司馬第門前那經歷了六百多年風雨的石獅子,至今仍然圓瞪着雙目,注視着古村昨天、今天、明天的變化更疊。
董氏大宗祠遺址更是一絕,五根高8米、直徑0 .7米的花崗岩殘柱,傲視蒼穹,被稱為流坑的“圓明園”。
這裏的遊人很少,在周莊、烏鎮商業化越來越嚴重時,流坑仍舊保持着原始的古樸。“千古第一村”是一個越早去,越好看,越真實的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