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網”尋找東北虎豹
光明日報記者 王遠方 姜奕名
2020年7月17日,一條短視頻引發了人們關注:在吉林省琿春市哈達門鄉三道溝村附近,一隻成年東北虎出現在馬路上。然而,作為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核心區域,在十幾年前,琿春究竟有沒有老虎都是個未知數。
馬滴達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在山中巡視。光明日報記者 姜奕名攝
琿春及其周邊地區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據估算,維繫一隻成年東北虎正常生存,每年至少需要500餘隻食草動物作基礎。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處於中國東北亞洲温帶針闊葉混交林區域,該區域動植物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高,具有維持完整生物鏈的良好條件。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裏的野生梅花鹿。光明日報記者 姜奕名攝
然而,20世紀以來,由於人口密度快速增長、森林退化以及盜獵活動猖獗,野生東北虎豹數量鋭減。80年代末,虎豹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羣森林王者的生存狀況岌岌可危。
2014年11月25日,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東北虎。琿春市林業局供圖
從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近年來建立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十幾年來,人們堅持不懈地修復東北虎豹棲息地的生態系統,並嘗試用各種方法尋找它們的蹤跡。
琿春東北虎豹保護園區科研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調試紅外相機。光明日報記者 姜奕名攝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覆蓋面積1.46萬平方公里,琿春局轄區內的馬滴達保護站副站長王德利走了十幾年還沒走遍。王德利的日常巡護工作主要是尋找、觀測和記錄東北虎豹的足跡、糞便和毛髮等。在偌大的山林裏找尋細微蹤跡十分困難,分散碎片式的巡護工作也不利於統一管理和研究。
2019年9月25日,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東北豹。琿春市林業局供圖
保護站的解決方案是大量佈設紅外相機,24小時自動拍攝記錄。2003年1月,相機捕捉到一張野生東北虎咬食家畜的清晰照片,這個消息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東北虎豹處於森林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頂端,其生存狀況直接反映一個地區的生態面貌。要保護好東北虎豹,必須對其種羣狀況、棲息地狀況、伴生物種、人類干擾等相關因素有全面充足的瞭解,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紅外相機提供素材。然而,傳統的紅外相機需要定期更換存儲卡和電池,拍攝的視頻素材也需要靠人來回放、篩選。面對這一片廣闊山林,完成這項工作談何容易?
現在,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讓這一雙雙尋找東北虎豹的“眼睛”實現了更新換代。2018年起,由北京師範大學發起並建設,40餘座專用700MHz基站在虎豹公園裏陸續建立起來。基站信號覆蓋廣、穿透能力強,與佈設於東北虎豹常出沒位置的相機相互配合。一旦有虎豹等動物進入拍攝範圍,相機便會自動偵測拍攝,藉助基站傳遞信息,通過一系列雲端處理流程,實時傳回管理部門的信息系統。
這套“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通過對虎豹等野生動物、人類活動的實時偵測、傳輸與智能識別,實現了對自然生境下野生東北虎豹野外生存狀況的全面跟蹤和對國有森林資源和生產經營活動的信息化管理。
在此基礎上,琿春市林業局聯合國家林業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解放軍32116部隊、琿春森林公安局、琿春保護志願者團體簽署了“林、科、軍、警、民”琿春東北虎豹保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先進科技與多方協作相配合,共同守護着這片莽莽山林中的古老生命。
從最初倚靠保護員雙腳尋找虎豹蹤跡,到今天一張覆蓋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裏的“天網”,在探索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上,人們從未停止過腳步。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3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