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生活方式平台“小紅書”就網友關於“濾鏡景點”的吐槽發表聲明並道歉,承認部分用户存在過度美化筆記的情況,今後將嘗試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等產品,便於用户獲取更多元的信息。此前,眾多網友吐槽,在小紅書平台上看到被過度修飾的風景圖,實地探訪後發現落差很大,產生了被欺騙的感受。(10月18日《北京青年報》)
精緻的畫面、舒適的光影、愜意的表情……所謂的“小眾免費”、“拍照聖地”、“超出片”等,打動了很多人,不由得心嚮往之,可到了地方才發現貨不對板,其實這些只是“濾鏡景點”,通過部分用户的過度美化,刻意包裝出來的虛幻美景。由於平台上的“照騙”氾濫成災,普通用户很難辨識出來真假,拔草變成了不斷踩坑,對用户的心理傷害極大,久而久之,就會對平台失去信任,敬而遠之了。
小紅書在遭遇“濾鏡景點”危機後,為了挽回用户的心,不得已決定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等產品,鼓勵發佈者做有用而非美化的分享,也算是“亡羊補牢”的措施吧。不過,在人均白富美、遍地美景美食的小紅書,如果不修圖,不用美顏,不用濾鏡,完全還原真實場景,還會有強大的吸引力?這麼大的流量嗎?
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在大眾的“濾鏡迷思”沒有去除之前,在平台的流量商業模式未有改變之前,景區“評分榜”、“踩坑榜”不僅無濟於事,還可能變成新的流量工具,成為平台的又一賺錢模式。這樣的情況已有先例,比如電商購物平台的評價機制,本身是為了約束商家,結果因無法有效鑑別評價真實性,淪為了刷好評、刷交易的工具,甚至衍生出了以敲詐商家為業的“差評師”,花錢刪除差評的灰黑產業等。
由此可見,景區“評分榜”、“踩坑榜”跟電商平台的評價機制一樣,都是以用户的評價為依據,對景區、分享信息進行評價,再按照點擊、評價流量多寡,進行相應的排名。如此一來,如果小紅書平台對評價機制把控不嚴,或者為了流量而放鬆管理,那麼就會令景區“評分榜”、“踩坑榜”淪陷,失去公平公正的評價意義,成為又一個扭曲真實信息、誤導用户的工具。
以小紅書為代表的平台經濟,更該反思的是長期宣揚的“濾鏡”生活,以及過度依賴流量的商業模式。正是這兩個因素形成了一股合力,扭曲了真實社會,導致虛假信息氾濫,雖然是“照騙”“刷單”,卻獲得了平台的流量支持,且使得發佈者和平台收穫流量利益,進而引起更多人效仿,造成惡性循環,異化成一種自我強化的獎勵機制,這才是平台陷入困境的原罪。
因此,平台經濟要走出來,就要進行徹底的革命,拋棄虛假信息內容,摒棄流量商業模式,改以用户利益為核心,打造真實可信、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模式。(江德斌)